让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晋城市推动大众创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本报记者 赵文肖
创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响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时间,创业,迅速成为最具鲜明特征的时代标签。
回眸我市推动大众创业工作的10年实践,这一系列时间及节点值得我们铭记:
2005年,我市成立创业就业工作领导组,组建培训指导中心,启动了创业就业工作;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我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
2009年至2012年,我市的创业就业工作连续4年全省排名第一;
2012年,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3年,全省创业型城市晋城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
2014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7%以内,比省控指标4.2%低2.93个百分点……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双重压力下,我市的创业工作能够撑起一片天,能够风生水起、喜事不断,让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得益于一条龙创业服务举措的实施,得益于政府、部门、企业等全方位创业资金的大力支持。”市人社局一负责人如是说。
阳城县宇佳商贸城孵化创业基地内,90后大学生王栋正在自己的小店内忙碌。
城区对有意创业者进行全面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市、县人社部门本着骑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对创业者进行现场指导。
创业者李海平经营的窗饰店,生意红红火火。
第一届《创业智慧》研讨会期间,创业者现场交流经验。
政策“给力” 营造创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政治问题。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我们必须要负起责任,制定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基于这样的共识,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持创业这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自2009年启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来,我市相继出台扶持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激情。
2010年初,我市下发《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等5个方面,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做了全面系统的安排。紧接着,相继出台了《晋城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等50多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营建良好的创业就业软环境。为确保落实,我市给34个职能部门下达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并逐级分解,作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的督查范围。
对创业者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市工商系统将原来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在创业融资上,修订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通过“一增一减、一升一降”,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贷款扶持对象由过去主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变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各类创业人员和在本市稳定经营3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创业人员,并减少了贷款办理时间;贷款额度由一般人员5万元、妇女8万元统一提升为10万元,还降低了反担保条件,由过去统一两人担保变为一人担保。
在税收上认真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创业成本。仅去年税务部门就为各类创业群体、小微企业减免税款2500余万元,受益户达1700余户。
碗海鹰留美10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利用,是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受到美国政府及化学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碗海鹰在晋城成立华美瑞泽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已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的碗海鹰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创业,是因为晋城市的各项创业政策吸引了我,促使我回来为家乡作贡献。”
如今在我市,从海归博士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到本土优秀人才的中等层次创业,再到个体经营的初始层次创业,全民创业如火如荼。一个搭配合理、高效运转的创业人才梯队已经形成。
创业培训 提供跟进服务
打过工、参过军、开过店,出生于泽州县金村镇的高雷雷年龄不大,可经历却相当丰富。但多年奋斗下来,高雷雷却没有积攒下多少财富。正在迷茫的时候,经朋友介绍,高雷雷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SIYB创业培训。这次培训,让他眼界大开:做生意,不仅要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掌握一技之长。在选择销售木门的同时,高雷雷花费很长时间,专门学习木门销售及安装技术,除要求员工诚实守信、一切为客户利益着想外,还制订了一系列定期回访、定期免费维护和保养等制度。由于服务周到,加之所经营的木门款式多、质量好、价格公道,高雷雷的生意渐渐地由冷变热,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
缺乏一技之长是很多初始创业的人身上的“通病”,促进创业首先必须提高创业人员的核心技能。为此,市、县人社部门纷纷开设的SIYB创业培训课程,以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为根本,进而带动创业工作的提质增效。
无论你什么身份,只要有创业愿望,创业培训就给你指点迷津。我市的创业培训覆盖范围包括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其他特殊群体以及个体经营者、中小企业管理者、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各类人员。如果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只要报名,住宿、伙食、学费全部由政府买单,学员均可免费获得10天的创业培训。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3万余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培训后有800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5万人以上,平均一人创业带动6人就业,凸显了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
不管你身处何处,哪里有创业人群,创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我市紧紧围绕促进创业、服务创业,不断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目前,我市已成立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项目指导服务中心、创业市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民营企业项目创业辅导中心、融资网等服务机构平台,在全市所有的乡镇(办)设有劳动保障站,建立起一个覆盖城乡的指导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包括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估、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在内的“八位一体”的一条龙创业服务机制,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据了解,全市目前共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42个,覆盖各个门类,涉及科技型、劳动密集加工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平台型、餐旅服务型等众多行业领域,其中省级2个,累计孵化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多家,带动就业4000多人;市级创业项目库发布项目2000多个,使用率达30%左右,并与全国90个创建城市实行了联网;全市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站41家,名列全省首位。其中沁水、泽州两家县级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省级示范平台认定;全市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达20家,其中9家被认定为市级,5家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由51家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了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晋城分联盟。
资金扶持 破解创业瓶颈
许多经历过创业和有创业意愿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充裕的资金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制约?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给出了多条值得借鉴的成熟经验:以小额担保贷款为主,财政设立创业扶持资金为辅,多管齐下,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为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缺乏资金的难题。市委组织部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市妇联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团市委和农村信用社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在晋城只要你有创业的激情和项目,就可以便捷地申请到小额贷款。
市顺泽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兰英是做奶制品批发生意的,周转资金需求量很大。每每提起几年前受益的一笔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直到现在心里仍十分感激。2011年,刘兰英资金周转一时出现困难,她想到了市里的创业扶持贷款,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递交了申请,没想到市农信社和市妇联很快就提供了8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她说:“8万元帮我度过了难关,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更为我增添了无穷的创业动力”。现在,我市的小额担保贷款由原来的市本级独家办理扩大到各县(市、区),担保基金由过去的1000余万元增加到去年底的1.5亿元,累计贷款由2000余万元增加到4亿元,扶持近3000人创业,带动就业1.1万人。
乔红霞是高平市的一名大学村官,经过细致的市场考察,她发现当地的黄芩有开发利用价值,可还没有起步就被资金问题挡了路。在市、县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她顺利地拿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注册成立了山西腾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上马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及深加工项目。现已完成黄芩种植500亩,建成黄芩茶生产加工厂房,购置了部分生产设备。还注册了“七庄河”商标,申请了黄芩茶制作专利,小规模生产了黄芩茶,并与山西大学中医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关系。产品问世,为当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60余人。
久久为功,终致有成。近5年来,我市私营和个体工商户增加4.2万户达到8.9万户,增长89.3%,从业人员由6.5万人增加到10.6万人,增长63%,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达5.1万人,有力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电子商务 创业就业新选择
30多岁的郭华清经历过下岗的酸楚,但目前却乐享着微店经营带来的喜悦。也就在几个月前,她将经营了一年多的中小型饭店转手,开起了微店,主要经营美容产品。每天早晨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微信朋友问好,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商品。和两年前相比,衣着、气色光鲜的她,连心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微信中,她这样写道:“随喜别人的好,充盈自己的善,总有一些人,在不同的阶段走进我们的生命中,助我们一臂之力。微店,让我重拾信心和友情,且行且珍惜!”
类似于这样的微商圈,最近几年在我市悄然形成、波及城乡,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迹象。由此不难看出,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出路,尤其成为越来越多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最好选择之一。
毋庸置疑,越来越庞大的网购数据,正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蓝海所在,它正在开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不出家门,就可坐拥一切,这种美好期盼正在一步步成为可能。”经营着微云文化传媒公司、在二维码中捕捉到商机的刘凯话里话外透着自信。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不少市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在创业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只要稍微懂点互联网的人即可网上开店创业。手机支付成为网络应用发展最大的亮点。这种创业方式成本低廉,只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间小屋。正是它的低风险性,令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敢于放手一搏。
据人社部门预计,每年我市接纳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大体为一到两万人,以后还会逐年增多。先天市场偏小、企业偏少的晋城,如何能让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安其居、乐其业”?这无疑是道大考题。
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需要我们的政府和部门用新的视角看就业,跳出就业抓就业,以鼓励创业来促进就业无疑是一条治本之策,才能有效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实现电商创业。近年来,我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登记在册、拥有自建平台的企业54家,形成了以山西方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阳城‘菜篮子’商城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苗匠、方舟、农产品三大电商园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及跨境贸易正在成为我市电子商务的三大热点。随着市政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与完善,我市的电子商务定将迎来大时代,必将对全市的创业就业带来重大影响。”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郑承庄认为,“促进创业就业是政府及部门的责任,政府及部门应当成为优化创业政策环境的“开拓者”和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的“服务者”。政府及部门应该在适龄人群中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操作培训、基础知识及配套服务培训,通过实训、实战,手把手帮助创业者掌握开店技巧,启动电商创业大赛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同时还应研究出台资助政策,每年对一批可行性和预期成功率较高的电商项目给予资助,从而鼓励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梦想。”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理峰 通讯员 王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