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高平特色农业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14-09-18 00:23:38

 

秋天的高平,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果园内黄橙橙的梨子,蔬菜大棚青翠欲滴的蔬菜,现代养殖园区膘肥体壮的生猪……勾勒出了一幅丰收的画卷。透过乡亲们一张张喜悦的笑脸,记者仿佛看到了高平发展特色农业律动的脚步。

用工业发展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商业运作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产业化凸显地方特色。这是高平市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现在,他们已形成生猪、果蔬、小杂粮等多个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高平市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可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近3000人。 本报记者  袁文中  摄

生猪养殖  上游下游都挣钱

河西镇刘家川村,田晚娥劲头十足地在圈舍边给猪添饲料,铁栏内的生猪,头头膘肥体壮。繁育区小猪仔活蹦乱跳,竞相拱食。田晚娥直起腰身,脸上挂着笑意,指着充满生机的猪场说:“我的猪场能发展到现在,全靠政府帮扶啊!”

面对此番风景,高平市畜牧兽医局繁育站站长王水平感慨万千。他说,从去年初到今年6月,生猪市场连续走低,毛猪每斤跌至5.1元,许多养殖户闹腾着宰母清栏关门歇业,是政府采取启动养猪风险基金等措施,帮养殖户度过了难关,使生猪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这些年,在高平市政府的扶持下,全市生猪产业基本完成了由过去“小而散”的家庭养猪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华丽转身。目前,全市千头以上的猪场已达332个,其中超万头养猪场18个,规模化养猪率为81%。去年,高平市年出栏生猪150多万头,产值一举突破20亿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养猪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实支柱,并赢得全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第一养猪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

产业自身发展壮大、基础日渐牢靠,带动相关产业风生水起,上游的饲料加工业、下游的生猪屠宰加工产业都在蓬勃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一条从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沼渣利用到生猪屠宰、熟肉制品、猪血猪骨加工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该市凯永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在养猪的同时,投资8700万元建设年产30万吨的猪饲料厂,负责人庞中土说:“过去养猪买饲料,现在我们的饲料除了自用还外卖。”而在产业下游,该市联手雨润建成200万头生猪屠宰线,姻接山东德力斯和特驱建成熟肉加工项目,熟肉制品逐渐打响品牌。特别是引进5000吨猪血深加工项目和高档骨瓷项目,可以将猪血加工成用于添加饲料的蛋白肽粉等,产品热销全国。王水平自豪地说:“高平的生猪浑身上下都是宝!”

设施蔬菜  精心打造“绿色钱道”

走进高平市野川镇的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生机盎然、满眼翠绿,脸上挂着笑容的菜农们,采摘着尖椒、茄子等无公害蔬菜。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这个园区占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达产后,年净利润4000万元,可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近3000人。

在高平市,像天润农业这样占地面积千亩以上的大型农业园区就达到了7个,百亩以上千亩以下的园区57个,蔬菜播种面积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2万亩,蔬菜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6.58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541公斤,农民年均增收1440元。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园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高平市蔬菜办主任张志强说,他们通过抓老园区的提升改造和新园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涌现出一批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的龙头企业,有力地引领了全市设施蔬菜的发展。目前,春秋大棚春提早西葫芦、秋延后西红柿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重点建设12个连片示范点,推动了越冬蔬菜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石末乡北张寨双千亩辣椒基地,村民说,他们种的辣椒叫“南韩红”,其红色素提取后,成为制作口红的主要原料,其余又可做成辣椒酱,市场需求旺盛。到11月份成熟时,全部出口韩国。“亩产600斤,每斤售价4.5元。你说,它是不是农民致富的‘绿色钱道’?”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高平市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多达20多个,种植亩数超过3000亩。此外,他们还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联姻农业院校、农科院所,聘请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分批对农民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了设施蔬菜的科技水平。

小杂粮  龙头舞起惠农民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高平市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该市小杂粮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谷子1万亩,薯类0.5万亩,其它杂粮0.1万亩。

近来年,高平市加大小杂粮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发放扶持资金168万元,支持山西焦河科贸有限公司、山西神农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小杂粮加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种植。此外,还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诞生了朱门牌红薯、朵则牌小米、神农氏小米、诚之贡杂粮等品牌。“用流转的土地种小杂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真是一举两得。”高平市农委技术站站长王红明感慨地说。

位于河西镇焦河村的焦河科贸有限公司,工人们在生产车间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自动化石磨设备进行生产,昔日人工碾米、磨面、装袋的生产场景在这里没了踪影。据了解,该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引进的石磨、碾子等加工设备,所研磨的面粉,碾出的小米,基本保留了产品的原汁原味,口感清香,营养丰富。

焦河科贸成立于2011年,流转土地1500亩作为有机粮种植基地,年加工原粮、小杂粮达800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这里的员工大多来自焦河村,一位叫杨效忠的农民说,他家的地大都流转给公司了,每亩地流转费是600元,加上国家的粮食直补款100元,每年一亩地可以拿到700元补助。另外,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一年下来也可以拿到近20000元的工资,这样的收入比土地没有流转前高出两倍多呢。”杨效忠高兴地说。

免费为订单农户提供种子、有机化肥、技术,粮食收获后以高于市场价30%的保守价向农户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今,这家公司所生产的小杂粮系列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不仅打入了晋城、高平本地超市,有些产品还远销到北京、河北、山东等地。

(本报记者   李斌)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