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晋城十大最具人文情怀的早餐

作者:太行日报·晚报版 发布时间:2015-10-14 18:34:30

□文/李珊珊

  近日,一篇有关晋城传统早餐的网文爆红网络,充满本土特色的解读,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今日,本报特选登此文,以飨读者——

  一日之计在于晨。晋城人喜欢将早晨叫做清早。这个词是天刚亮、拂晓的意思,充满了动态感和勤劳感。清早起来的晋城人,有的行色匆匆,奔赴工作岗位,有的神态悠闲,锻炼遛弯,有的里出外进,洒扫庭院,但无论如何,离不开一碗清香的早饭。

  1 稀粥

  晋城自古盛产小米、多煤多铁。所以要问晋城第一当地早饭是啥,当之无愧是稀粥,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小米稠粥,本地的读法是(xi)(zhu)。 地道的晋城人做稀粥,用米有讲究,管你是阳城的还是高平的,陵川的还是沁水的,品牌叫得再响,本地人只认成色。土头不一样,产出的米也不一样,甚至雨水的多寡也会影响米的成色。谁家都有一两家农村亲戚,到城里走动时自家种的小米就是首选的礼品。顶好的稀粥色泽金黄、米香扑鼻、黏糯软烂,入口没有一点渣滓。

  稀粥可以单用小米,也可以加其他农作物。收秋的时候把几个老南瓜搁到柜顶上,霜降后把收的红薯放进窖里,到了冬天,稀粥里或加南瓜,或加红薯,都是酝酿过的味道,都是甜软的属性,熬在一起,互相成就,稀粥就成了一份入口的瓜不糊。

  2 卤巴

  最体现晋城人民智慧的饭食应该就是这个卤巴。一碗饭里,有菜有主食。可以用精心挑选的食材,可以用昨天剩下的主食。无论新与旧,都能在卤巴里改头换面,融为一体。

  老晋城人做卤巴喜欢用的菜是白菜、胡萝卜、豆芽、油煮豆腐、粉条,喜欢用的主食是摊馍(小米煎饼)。坐锅热油,用花椒出香,葱姜蒜爆锅,将白菜萝卜豆芽一起入锅翻炒,浓油赤酱上色,须臾加水,咔嚓咔嚓,水汽蒸腾之时,再将切成片条的馒头和摊馍覆在菜上,盖紧锅盖,用混合着菜香的水蒸气将其软化。水不能太多,太多馍稀烂,也不能太少,太少锅会糊,全凭每家主妇的经验。

  一锅好的卤巴,干湿适中,馍菜适中,有豆芽、萝卜的嚼劲,有白菜的鲜香,还有馍带来的满足,各味杂陈,恰如人生。

  3 方便面

  方便面到处都有,但把方便面吃出地域特色、吃出乡愁、吃成文化的恐怕只有晋城了。

  晋城本土不产方便面,当地最盛行的就是一种包装简陋的豫竹方便面。豫竹方便面产于河南焦作,豫竹方便面从1984年产生到现在,屹立30年不倒,在行业内被称之为“豫竹奇迹”。

  说来也怪,同样的一包面,家里煮出来的味道总是不及早餐摊上的。也许是汤头的缘故,也许是器皿的缘故。吃方便面用的碗,顶好是用那种黄搪瓷碗,要最大的那个,连汤带面多半碗,可以什么也不加,就这样清汤寡水吃原滋味,也可以加上小葱、香菜、醋,或者早餐摊自备的小菜,捞完干的,再慢慢把汤喝尽,幸福的一天就开始了。

  4 不烂汤和疙瘩麻糖

  要是评选晋城儿童最喜爱的本土饭食,我想非不烂汤莫属。每一名在晋城生活过的孩子,应该都有关于不烂汤的记忆。或者来自奶奶,或者来自姥姥,后来妈妈也学会了……在一口又一口的不烂汤里,我们慢慢长大了。

  不烂汤做法简单,是一道极易上手的汤饭,但又风味多变,根据用菜的不同,可以变换各种各样的口味。一般说来是坐锅热水,水开后下入切成丁片的配菜,西葫芦、胡萝卜、西红柿、嫩南瓜……都可以,菜到半熟,把搅成糊状的面粉下入锅内,边下边搅,喜欢吃疙瘩的面糊调稠一些、或者搓成干疙瘩也行,不喜欢疙瘩的面糊稀一点,锅开了后打个蛋花,调入香油、盐、醋即可,还可以加点青菜叶子,色香味俱全,引得孩子食欲大开。

  晋城自古富庶,物阜民丰。从疙瘩麻糖这个吃食上就能体现,疙瘩麻糖其实是短且实心的油条。将发面揉好糖、鸡蛋,切成半掌长、二指宽的条状,两条一贴一扭,下入油锅,炸到发红,入口香甜酥软。第二天早上配上不烂汤,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5 牛肉丸火烧

  肉丸全国各地都有,做法不一。有的包馅,有的实心。有的水汆,有的油炸。晋城本土的肉丸都是实心油炸的。

  晋城肉丸做得响的一是陵川牛肉丸,一是清真牛肉丸。但晋城市区作为早餐的肉丸多是回民清真牛肉丸,几乎各条老街,各个老小区都有这样的店面,老二牛肉丸、老三牛肉丸、闪记肉丸店……名号大同小异,但都开门见山。商品也是直奔主题,肉丸为主,火烧为辅。老一点的肉丸店火烧一般不单卖,一碗肉丸最多卖你两个火烧,让人哭笑不得,透着股萌萌的耿劲儿。

  晋城肉丸的普遍特点是经久耐放,一口肉丸、一口汤、再撕一块火烧,能感到一股充实的幸福感慢慢弥散。

  6 煮疙瘩

  严格说来,煮疙瘩因为费工误时,更多是以晚餐的形式出现,但也有早上不怕麻烦的主妇做来吃的,我妈就多次在早上做它。它不仅是晋城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也是晋城难得不动油盐的一道饭食。老晋城整体饮食口味偏重,爱用花椒、八角、十三香,油大盐大,香是香,也给健康带来隐患,导致脑梗患者较多,因此在富贵病增多的今天,煮疙瘩更显健康。

  煮疙瘩的主要原料是小米、面、糖,做法各地略有不同。在面团上,有的喜欢用半熟的小米和白面,有的喜欢全用玉米面,有的喜欢用三和面。在馅料上,有的喜欢纯用白糖、有的喜欢纯用红糖,也有的喜欢加上枣碎或花生碎,总之都是一腔甜蜜包裹其中。

  煮疙瘩很考验筷功和吃相,一个煮疙瘩约有掌心大小,又重又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到碗里,溅起一身米汤,狼狈不堪;又或者心急口快,一口咬到糖汁,被烫得跳脚,须得紧夹稳提,细嚼慢咽。也不知当初是谁如此促狭,发明出这样的美食……

  7 油茶

  温暖,是油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它主要出现在秋冬,也可能是因为它里面必不可少的姜。每次我吃完油茶,总会微微出一些细汗,很惬意很舒服。

  据说,晋城以前只有地主家才能吃上油茶,这个可能源自它的制作工艺和配料,白面、芝麻、核桃、花生等等,在过去都是奇缺物资,且要一一炒熟,再重新下锅,先炒后熬,繁琐而精巧。今天,生活的富足让这些坚果成了最普通的物资,油茶也成了我们餐桌上再平常不过的一道早餐。

  晋城人一般用油条、麻花搭配油茶,原因我也不知道,油条的干涩和油腻奇妙地被油茶中和了,油茶的爽滑中加入油条和麻花的牵绊层次也更加丰富起来。你不妨来试试。

  8 杂割

  在过去,杂割是验证一个晋城人“口泼不泼”的重要标志。老晋城人家常是不怎么吃下水、肝脏一类的东西的,能吃杂割的大抵是那些走南闯北、见过市面或者胆子比较大的“汉们”。杂割一般都在肉丸摊上,一锅杂割一锅肉丸,秋冬尤其盛行。在冷呵呵的早晨来一碗杂割,配上些油条火烧,迅速吃完,一个汉们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里里外外透着股顶天立地的劲儿。

  今天,晋城原来的街头杂割摊越来越少。杂割这种路边小吃要不就登堂入室,进入了各个饭店或者羊汤馆,变得更加精致和专业,逐渐远离大众。要不就被阳城杂割和清真杂割取代,名号不在,所以今天再提起杂割,爱吃的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阳城杂割。

  据说吃阳城杂割的境界有三:一为饱,杂割配油条,踏踏实实一天不饿;二为定,认准一家风味,死活不换,一口杂割、一口煎饼,舒舒服服很享受;三为品,将煎饼泡入杂割,混为一体,忘了它是美食,吃杂割就是过日子。

  9 里圪抓

  里圪抓真可算得上是晋城比较有争议的小吃了,高平、沁水、陵川都认为自己是这一吃食的原产地,据说《高平市志》和《沁水县志》里对此都有记载,说是有个放羊的,爱吃羊肉包子,吃多了嫌烦,就把面皮扯薄,放在做煎饼的鏊子上用油煎熟,做出的里圪抓皮薄馅足,十分美味,慢慢就成为当地名吃了。对此,我们不评论,只回应“呵呵”二字。

  里圪抓的特点是皮薄且脆、馅香不腻。我本人认为里圪抓的馅料好吃,妙处就在于炒过的肉加入了卷心菜和粉条,流油的肉汁,遇到脆爽的卷心菜、弹牙的粉条,缠绵在一起,香、脆、糯三种口感同行,怎么能不美妙?

  10 甜饭

  作为晋城十大碗中的一道菜,甜饭并不稀罕,在各种红白事上都能见到。但作为早饭并不普遍,只在大年初一早上才如此吃。

  进了腊月,家家户户筹备起了新年,先是洒扫,再备年货。到了腊月二十几就该做吃食了。做甜饭主材是江米,配料有梨片、红枣、花生、青红丝、玫瑰卤等等。先将敞口大碗洗净擦干,用香油抹底,平铺一层梨片、一些青红丝,再把泡好的江米、炒过的花生、剁碎的红枣和玫瑰卤子拌匀,码于碗内,米不可过满,且要把面抹平,这样蒸出来才好看。

  一般说来,蒸好以后是不允许吃的,要等初一敬完“老爷”才能吃,但大部分人都没那么虔诚,本着先替“老爷”尝尝味道的理念,蒸好后孩子们一般都开动了,拌匀白糖,一勺又一勺。

  初一敬完神后,再把甜饭作为早饭,甜甜蜜蜜的新一年就开始了。

    

  ●网友点赞

  @爱的代价:作者写得很好,道出了晋城人早饭的精髓,勾起了在外晋城人的乡愁。

  @含羞草:稀粥再经典不过了,晋城人都喜欢吃,但上班的人恐怕吃不成这个,因为时间少,这个吃起来比较慢,很烫。但是,营养价值绝对没得说。

  @九九玩水:肉丸有几个月没吃过了,自爷爷走后,貌似再也没有人给我做了,真的太怀念那个味道了。

  @山南水北:煮豫竹方便面是母校晋城二中的一绝,不是食堂做的,而是看门大爷做的,一个饭缸能煮五六袋,方便面都是竖着的,煮好的方便面,每人只能分到一点点汤,那滋味那感觉,终身难忘,这已经变成了一段不能割舍的青春回忆了。

  @路人甲:奶奶的鸡蛋西红柿不烂汤和姥姥的酸菜不烂汤都是一绝,可惜很久没有机会和姥姥一起喝碗不烂汤了,现在都是中午匆匆吃完饭就去午休,再也没了以前那段慢悠悠的时光了。

  @飘萍:我在学校常常想,如果未来我真的留在南方,能不能适应以后再也没有煮疙瘩、豫竹方便面、里圪抓的人生。它们不仅仅是早餐,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它们是故乡的味道……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