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星辰耀晋城——历史上的晋城文化名人】人民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乳名得意,山西沁水人。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他开创的小说流派“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和《李有才板话》等。
赞诗:
一支铁笔写风云,乐见随群却不群。
莫笑人称山药蛋,民心向处爱殷殷。
1925年,赵树理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7年,参加了驱逐校长姚用中的“驱姚”学潮,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沁水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先后在《黄河日报》、《新华日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等做过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2月到山西文联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而死。
赵树理故居——位于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陈晚根 张亚为 摄
峥嵘岁月
1943年,赵树理以发表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认真阅读了该作品后题词说:“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文艺书籍一般以两千册为限,由于有彭总的推荐,《小二黑结婚》初版就印了两万册,马上脱销。次年3月重新排版,加印了两万册,仍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改编为各种秧歌剧和上党梆子戏之后,在解放区农村引起了一场真正的轰动。同年10月,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问世,进一步确立了赵树理在解放区文艺界的地位。
1945年底,赵树理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其出版速度和发行范围都超过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1946年8月以后,相继出现了文坛“三巨头”郭沫若、周扬、茅盾的赞扬文字。特别是周扬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论赵树理的创作》和茅盾在《文萃》上发表的《论赵树理的小说》,最有权威性。随后,在晋冀鲁豫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陈荒煤作了题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发言,正式提出了“赵树理方向”,赵树理被推到荣誉的最高点。1947年1月,赵树理接受了美国记者贝尔登的采访。因为贝尔登发现,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前后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中,赵树理的作品入选展示“解放区”文学成绩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同时,他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而在《新文学选集》(茅盾主编)中设有他的专辑。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及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多篇。其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不少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国际影响。他曾多次出国到苏联、朝鲜等地访问。小说《小二黑结婚》、《三里湾》也被改编后拍成电影。
遗响千秋
1970年9月23日凌晨,赵树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含冤逝世。1978年10月17日,赵树理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仪式由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刘白羽同志致悼词。悼词对赵树理的文学业绩、创作道路、道德情操和政治品格都做了公正的评价。从此,赵树理冤案彻底昭雪,名誉得以恢复,遗作得以刊行、再版。1981年,山西的“赵树理文学奖”设立,成为全省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1986年9月24日,值其诞辰80周年之际,在尉迟村修建了赵树理陵园。从1986年9月开始,北岳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董大中等编辑的《赵树理全集》1至5卷。2006年,家乡人民为纪念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修建了漂亮的“赵树理文学馆”,编排上演了上党梆子戏《赵树理》,拍摄了由著名演员李雪健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广泛影响,特别在山西影响更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籍作家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实力雄厚的作家,以《山西文艺》、《火花》为阵地,继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格调,发表了一大批趋向相似、风格相近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影响波及全国的作家群体。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和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个文学流派。
如果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发现赵树理身上有山西古代三个伟大民间作家或艺术家罗贯中(小说家)、关汉卿(剧作家)和孔三传(戏曲家)的影子,并可以说他兼三人于一体。“人民作家”的头衔非他莫属。
(资料来源《人物春秋》 赞诗作者孔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