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精心织绘生态宜居画
魅力城区,弹指巨变。碧水穿城,绿树掩城,楼宇环城,鲜花衬城……在晋城市城区,纵横交错的路网、各具特色的楼群、宽阔壮观的生态景观,无不生动地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无限生机和魅力。
如果你在城区走一走、看一看,你会被这座城市的绿色美景所陶醉,你更会被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所感染。时令蔬菜长势旺盛,产销两旺;工业园区厂房林立,落地有声;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路高歌,强势崛起。城区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经济发展引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有效抵御煤炭工业运行困难带来的冲击,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区的钟灵毓秀,得益于绿色发展战略。近年来,城区区委、区政府始终不渝地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力,响亮地提出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人文的现代城区”的发展新理念,努力将城区人的生活绘成幸福的原色。
决策之后,该区陆续打出生态治理、造林绿化、环卫整治、污染防控等一系列“组合拳”,山、水、园、林统筹推进,向一切有碍绿色发展的污染源“开刀”,持续打响了生态保卫战。
2014年8月,晋城城区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区”荣誉称号,成为全省获此荣誉的7个县份之一。
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创建“山西省林业生态区”以来,晋城市城区紧紧围绕建设这一目标,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齐抓并进”的建设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林业发展实现了传统的造林向造景转型,发展了晋城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牛山生态休闲山庄等一批生态示范园区,培育了规模苗木基地,并扶持了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林业布局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公园带动区域总体发展格局,东有凤凰岭、玉龙潭森林公园建设,西有吴王山森林公园建设,南有凤还巢森林公园和洞头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北有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的整体提升,中有城市中心的泽州公园和星罗棋布的城市小游园建设。其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旅游生态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城市游园、景观道路、园林式住宅小区、园林式单位比比皆是、城市生态建设强势推进。同时环城林带和环市区山体绿化构成了市区的生态屏障,进一步提升了晋城市主城区核心的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全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间的13%提高到目前的18%以上,实现了市区绿化覆盖率45.8%,市区绿地率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目前,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日臻完善,现代林业成效初步显现。近年来,晋城市相继获得了 “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城区作为创建的主战场和主力军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在第10届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中获得了自然类单项金奖,填补了全市的空白。城区也连续被省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县”和“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科学规划勾勒发展新蓝图
1985年建区之初,城区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的资源型县区。多年来,煤铁产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地表塌陷、水源污染、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思路决定出路。历届城区党政领导多次深入乡村、山头、地块就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实现城乡生态化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林业生态建设要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创建林业生态区为目标,先后制定了“五区联动、产业升级、城乡一体、绿色崛起”和“产业转型先导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和启动了“一环五园”林业精品工程和 “三山三河一场”生态治理工程,将城区打造成景观美、功能全、示范强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引领全省公共绿色区域转型发展和现代林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文明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率先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8.27%,全区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6%。全区活立木蓄积量(固碳量)达到了94839立方米,比2005年的59215立方米增加了35624立方米,年净增率达到了7.52%。全区高等级公路、县乡公路、乡村道路绿化里程达125.54公里,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了100%。市区林木绿化总面积1633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43.2%,绿化覆盖面积173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市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所有可绿化地段全部进行了造林绿化,无宜林荒山荒地。全区95%的行政村居住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0%以上,且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成一个以上公共休闲绿地。近三年来,全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生态兴区的战略决策,让绿色生态理念转化为全区48.5万人的共识与共举。按照晋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区在绿化建设上始终坚持造林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努力构建以城市绿化为中心、环城荒山绿化为屏障、通道河道绿化为轴线、镇村企单位绿化为节点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先后聘请了晋城市规划设计院、山西省林业规划设计院、浙江大学园林设计部门和北京园林设计部门等,对城区的公园绿化、道路绿化、河流绿化、村庄绿化等进行高标准设计,使城区在绿化建设上既有本地特色又有南方北方风格。
一幅绿色城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以环城绿化、环市区荒山绿化、环城高速林带绿化为主的“三环”绿化,构筑市区的生态屏障;以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和玉屏山森林公园建设为主打造城市“绿心”;以环市区周边的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主,打造城市“绿肺”;以市区内和城市周边的小游园建设,创造市民就近的活动和休闲场所;以城市绿道为主,连接市区周边各景区、景点,实现市民走进大自然的绿色通行;以河道绿化为主,构建城市绿色筋脉,展现太行山上的山水园林,体现城市的灵魂;以城市和乡村道路绿化、城市街道绿化为主,构建城市绿色网络,实现绿色不断线;以村庄绿化、小区绿化、机关和厂矿绿化为主,实现身边绿化,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总之,真正意义上的 “让森林融入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正在实现,国际花园城市的品位正在提升,城区人正在实现 “森林梦”!
近年来,该区在围绕林业发展版图、大手笔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摸索出一套“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运作和社会投资为辅、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资体系。一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二是建立了长期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将绿化建设和管护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财力逐年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有效保障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区财政在林业生态区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累计已达5亿之多;三是开展企地联合,充分发挥驻地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完成园林厂区建设任务后,实施企业的周边绿化和企地联合共建公园。驻地晋煤集团、兰花集团两大煤炭系统在我区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达4000万元;四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林业产权制度,发展了非公有制林业,最大程度地吸引和利用了民间资本。特别是在林业项目建设上,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项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极大地释放了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巨大潜力,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发挥园区作用,在大农业发展中,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建设了司徒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园、寺底村仕帝农业生态园、徐家岭绿源时代生态农业园、张岭摩登大地农庄、牛山黑龙潭都市林业休闲园、润泽农林示范园、东上村景熙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张村现代生态农业园、汇江亨通国际花卉城、寺底玫瑰园区等一大批生态农业园区,进一步推动了生态发展。
生态建设抒写发展新范本
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不折不扣的完成,该区制定了“领导带头,财政保障,全面突破,科技支撑,依法护绿”五大造林措施,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如火如荼。
紧紧围绕创建 “山西省林业生态区”这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机构,强化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宣传、纪检、监察、发改、林业、财政、审计、住建、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区创建的有关事宜,将绿化任务逐级分解,并将生态建设年度完成情况列入年终综合考核项目,使林业生态区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同时在绿化工程的实施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合同制、招标制、监理制和验收审计制,林业部门全力抓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监督和检查,严把整地、选苗、栽植、管护、验收等各个环节,确实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对照生态区创建标准,该区认真分析了全区林业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从弱点、难点着手,积极开展各种造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道绿化快速推进,绿色“腰带”赏心悦目。通道绿化是充分展示造林绿化工作的“窗口工程”。截至目前,相继高标准完成了区域范围内的长晋高速公路绿化、环城高速公路绿化、晋焦高速公路绿化以及高速东、南、西出入口的绿化和美化;高标准完成了晋高一级公路绿化、陵沁一级公路绿化、旅游公路绿化;全区境内的所有乡村道路绿化已全部完成。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建设立体复层的绿化带,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荒山绿化打造精品,治本工程持续发展。在荒山绿化上,城区坚持实施精品战略,突破以往荒山造林多采用一、二年生幼苗的老思路,在交通沿线荒山造林上全部栽植高度1.5米以上侧柏、地径3公分以上山桃、山杏等大苗,营造荒山造林精品工程,不但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还达到了 “一次造林、一次成景”的效果。全区交通沿线荒山造林和环城沿线荒山造林已全部完成。
村镇绿化打造示范,园林游憩健康舒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区林业局技术人员根据各村实际,设计了不同绿化风格,推出了园林景观型、林木覆盖型、林带环绕型、街道林荫型四种村庄绿化类型,真正把我区农村建设成为“村外林带环绕、村内景观优美、街道绿树成行、院内花果飘香”的新农村,让人民群众共享健康与舒心。
城市绿化见缝插绿,人居环境优美清爽。城区土地寸土寸金,人口密集,为解决生态建设与城市用地的矛盾,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租地扩绿的方式,最终实现身边增绿。截至目前,共拆墙透绿拆掉了临街临路建筑30万平方米,使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转变。
根据实际财力该区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实施着 “三山三河一场和城市三处街头绿地”八大生态治理工程,着力解决生态欠账和环境污染问题。分别为吴王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白马寺山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玉屏山治理工程、白水河治理工程、北石店河治理工程、市区西河治理工程、苇匠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和城市三处街头绿地建设工程,为全区的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切实巩固生态建设绿化成果,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该区于2012年专门成立了两支专业绿化养护队伍,每年由区政府拨付养护费用,对全区范围内的林木、林地进行养护,并每季度由区林业部门对养护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切实提高全区林木、林地养护的标准和效果。各镇(办)组建了专业护林队伍,定报酬、定地段,保护好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同时加强“三防”建设,逐级健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防治乱砍滥伐、偷砍盗伐责任机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确保全区生态安全。
产业增绿激活发展新态势
城区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建设理念,把林业产业建设作为调产增收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全区林业产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过去的小型苗圃,逐步向大型的合作化方向发展。如:位于北石店镇河东村的汇江亨通国际花卉城,总占地300亩,主要进行花卉展销、种植培育及冷库及采后配送,预计总投资上亿元;位于北石店镇孙村村的润泽农业示范园,总占地1000亩,主要进行育苗、葡萄采摘与苗木种植。现已完成了500亩的育苗和采摘园建设,还进行了园区道路硬化及6000米水利管道铺设,修建三个小型水池1000方。预计总投资1.83亿元。
在林产品加工业中该区也走在了前列。如:晋城中晋药业有限公司是城区的林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山楂树叶(果)提取物(总黄酮),年生产能力30万吨。山楂叶提取物产品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银奖,在全国山楂叶提取领域属技术领先地位。晋城市城区牛山香玫瑰发展中心是城区的农业开发项目,主要生产和加工玫瑰系列产品。玫瑰花蕾提取物产品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在发展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同时,城区在生态观光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城区洞头村,现在已经成为周边农村在新农村发展、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上的典型,农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司徒现代都市农业园,占地1000亩,总投资1.5亿元,突出打造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都市人的田园生活”,规划开辟出特色自留地,供城市居民认领、种植,体验农家生活,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牛山黑龙潭都市农业休闲园,他们聘请中国农业规划研究所对整个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完成了园区千亩干果核桃林、百亩采摘园、十公里园区道路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左右。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家乐为一体的一村一品的示范工程。
城区借着全省林业生态区创建的东风,集结号再一次在全区吹响。
城区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要求,唱响“争先综改、竞逐中原”主旋律,争当全市“一争三快两率先”排头兵,以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先导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准发力,争先发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年确定实施11条道路、11所学校、10大农业园以及6大商贸物流项目重点工程,正全面强力推进。按照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发展路径抓龙头铸链条。工业上,突出抓好北石店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热电联供、新能源、环保节能五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农业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板块设计,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产型、体验型、休闲旅游型农业等十大农业园区,以洞头生态旅游为示范引领,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以产业带动农村发展;文化旅游上,突出生态、文化特色,在加快景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建设程颢书院文化产业园,不断激活城区传统文化元素,努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建设上,加快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环保、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大力弘扬绿色消费理念,严格落实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真正让城区的绿水青山发挥好作用,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裕和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
久久为功获殊荣,征尘未洗又出征。城区在这一新的历史转折点,将紧紧抓住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明天的城区,一定会华丽转身,在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城乡生态化、市域城镇化、文化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实现大跨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区标准。
一个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美丽城区正在三晋大地悄然崛起,扬帆远航!(文/高俊明 赵顺林 图/邓啊勇 宁绍雄 段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