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脚下的创业故事——记金田园农业董事长张晓霞
在历山脚下,有位农村女青年带领当地农民,依托生产和加工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树品牌,谋增收,奋发图强,被市关工委培树为农村青年的致富带头人。她的名字叫张晓霞,是沁水县金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张晓霞在公司展厅检查产品的包装。刘高潮 摄
追梦:返村吃苦再创业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张晓霞,大专毕业后,开过出租车,干过临时工。2007年3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申请注册成立了 “沁水县金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中村镇白华村三个山沟,引进栽种了6000株榛子树,谁知遇到大旱全死光了。尽管出师不利,但她并没有气馁, 2008年又引进1万株杨树,补种了2000株核桃树。这次她购回水泵、水管等浇灌设备,加上精心管护,成活率大大提高。接着,张晓霞又在白华、南河两村建起了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四个大棚,专门种植木耳、香菇,向周边群众示范、传授技术。为了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她主动和种植农户签订了农产品回收协议,带领村民家家种木耳、香菇。除了在白花村发展核桃和食用菌基地,张晓霞还根据张村村家家户户种优良谷子和潘河村全村都种七须黄花菜的传统,在这两个村发展了小杂粮种植基地和七须黄花菜基地,这些基地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产品源。
公司成立之初设在白华村,一些养殖户经常找她,希望借助公司优势,帮助争取点资金,打开产品销路。这些养殖户虽然规模小、产出低,暂时“产品没人要,技术没人管,资金没人投”,一时没发展起来。但他们养的牛羊鸡,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品质好价值高,市场潜力很大。帮助他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既能吸引资金、技术,帮助扩大规模,又能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初级产品。考虑到这些,张晓霞帮助白华村35户养殖户成立了丹坪养兔专业合作社、学武养猪专业合作社、广义养猪专业合作社、历山波尔山羊合作社、舜鑫养牛合作社、鑫润达养牛合作社六个合作社。注册、制作版面没钱,她就自己掏钱垫上。哪家在技术上遇到问题,她就协调畜牧部门前去技术指导,哪个部门有扶持资金,她就积极奔走申请。2009年,她又把这6个合作社纳入金田园公司的管理范围,由公司提供资金、信息、技术、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养殖户只用心搞好养殖。这样,对于土鸡蛋等可包装升值的,由公司统一收购包装销售。对于牛、羊等可直接对外销售的,公司积极联系帮助销售。双方各展所长,养殖户劲头更足,规模更大,现已发展成为公司的规模养殖基地。
筑梦:开弓没有回头箭
2008年,张晓霞在沁水县城租了一处房屋,从中村、土沃、张村、龙港、嘉峰等乡镇收购野菜、小杂粮、核桃、木耳、松子、香菇、菊芋、人参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和中药材,进行加工包装,上市销售。没技术,张晓霞就自费到本地和外边学;没资金,她就四处借贷;设备不行,她几次到河南、山东,挑了数十个厂家,订购回各种专用设备,使公司的发展逐步有了起色。但是随着加工产量不断增加,厂房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2009年张晓霞干脆把加工车间及公司总部搬迁到张村乡张村村,租用了一栋两层办公楼,公司又投资20多万元配备了真空包装机、封口机等专用设备,建成了木耳香菇核桃加工车间、小杂粮加工车间、七须黄花菜加工车间,加工生产能力增加到500吨。发展了五大系列25个品种:一是食用菌系列的木耳、香菇、猴头、七须黄花菜、滑子蘑、地皮菜、松茸;二是小杂粮系列的小米、绿豆、红豆、豇豆、黄豆、黑豆、麦仁、大玉米核、小玉米核、高粱;三是中药材系列的冬虫夏草、何首乌、党参;四是干果系列的花椒、红枣、核桃;五是绿色食品系列的野鸡蛋、土鸡蛋。
圆梦:高屋建瓴迈阔步
这几年,随着加工产量不断增加,厂房越来越不够使用, 2011年,她投资1000余万元,把公司总部又搬迁到张村乡胡家沟村,建起了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公司占地10000余平方米,新建厂房及库房2500余平方米,办公区及培训中心900余平方米,示范大棚700平方米,晾晒场及地面硬化3000余平方米,拥有蜂蜜加工车间、干货加工车间、小米小杂粮加工车间、石磨面粉加工车间4个农副产品生产车间,年加工能力达到5500吨。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的通行证,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核心所在。张晓霞把创品牌和保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向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 “舜王坪”、“米大兴”、“晋田园”、舜帝贡米等商标,为了做大做强品牌,张晓霞通过长期深入市场,回访客户,走访经销店,采取了三种办法来叫响这些品牌。一是加工产品不断增多,在原先基础上扩展为七大系列27个品种。二是产品包装不断更新,她专门跑到温州,出高价,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包装设计,常换常新。三是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公司成立之初,产品主要靠中小超市、土特产店销售,后来她在城区白云社区开办了舜王坪土特产精品店,在县城开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超市,还往全市各大酒店精品店送货,产品不仅在晋城有了名声,还销往北京、上海、太原等地。
金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如果不还利于民,公司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张晓霞说,带动乡亲们致富,是公司发展的出发点。这些年,公司直接安排了60余名农村剩余劳力;与3000多个种植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解决了3000余户的5000余名劳力的增收难题。公司在潘河村设立了七须黄花菜基地,现在该村70余户,家家种植七须黄花菜,平均每亩收入1万元以上。公司成立的几个合作社,解决了资金、信息、技术、销售、管理等难题,带动35户养殖户120多人实现了收入翻番。付出就有收获,目前张晓霞的金田园公司已发展成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晋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上升到1200余万元,被省里命名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协会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刘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