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晋城:煤炭企业转型旅游前景广阔

作者: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31 18:05:11

政府引导   变黑为绿

近年来,依靠煤炭资金,珏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不仅景点得以翻修和扩建,而且架起了缆车,修建了高等级游客旅馆。张志敏 摄

三分之二的旅游资产来自煤炭资金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皇城相府景区共接待游客53.9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679.93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并紧随平遥古城、绵山之后,成为全省第三大游客接待重点景区。而以奇秀的自然风光著称的王莽岭景区也通过与同程网、携程网、途牛网等14家旅游网站合作,实现了游客线上预订,线下取票,迎来了节日接待高峰。

国庆期间,前来皇城相府景区游玩的河北游客张丹高兴地说:“晋城的古堡建筑群在全国独树一帜,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她还参与了景区的刺绣艺术体验。“在外地游客看来,皇城相府历史文化厚重,景区内容丰富。而在咱们开发经营者看来,它是皇城相府集团“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成功转型之作。”皇城相府景区副总经理张红兵说。

皇城村是个典型的资源型村庄。上世纪末以来,皇城村委依靠集团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撑,相继开发了皇城相府和九女仙湖景区,建起了五星级标准的休闲度假酒店相府庄园,建成了占地1072亩的科技农业生态园,形成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农业、商务会议相互融合的文化生态综合型旅游区; 并在景区修建起了明清商业一条街,扶持周边发展了260个家庭旅馆和个体工商户,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功能齐全的产业链。

不仅是皇城相府景区如此,王莽岭景区也是我市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的代表。2003年,正值我国旅游开发热潮期,我市适时决策出台了“旅游兴市”战略,将开发建设王莽岭景区的重任赋予兰花集团,让其在全市率先担当起了产业转型和打造自然旅游龙头的重任。10年来,兰花集团先后投资6个多亿完成了旅游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将王莽岭景区打造成了南太行之巅的明珠。

泽州县锦辰煤业投资建设了珏山景区,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蟒河景区,阳泰集团正在开发建设析城山景区……据初步统计,历年来我市煤炭企业投资旅游景区、酒店约为40亿元,2013年投入约为6.34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有A级景区17家,星级饭店26家,旅行社44家,资产总额约150亿元,其中资源型企业资产总额占到旅游业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二强。

政府破瓶颈为旅游产业引来资金流

近年来,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把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推入了瓶颈期。但是,逆势上扬的旅游产业却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22.86%,第三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十一”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16%,旅游总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12.66%。新的经济形势,逼迫我们打破瓶颈,引导煤炭资金流向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旅游产业投资需求大,收益见效慢。政府层面,我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鼓励煤炭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开发旅游产业。蟒河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上世纪90年代以自然生态闻名的老景区,多年因体制机制不畅,景区开发乏力。2006年,在县政府的“谁经营,谁受益”政策引导下,竹林山煤业开始进军蟒河景区的开发建设。9年来,他们拿出4个多亿,先后建成了明秀苑酒店、山泉水厂及卧龙湾度假区、西冶水电、桑林小镇等多个区域,景区已从开发之初的5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20平方公里。他们不仅恢复了蟒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还依托景区的山水资源,开发了纯净水、小水电、水上船务等边缘产业。总经理梁家库说:“结合咱们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旅游产业可以说是我市转型发展前景看好的接替产业。”

以阳城为代表,目前,我市各县以煤炭企业为主及社会投资发展旅游产业,保持着稳中求进的良好势头,这其中除了皇城相府集团、兰花集团等骨干企业外,部分外省企业也纷纷看好我市旅游市场。今年,通过对外招商引资,陵川县与江苏银光集团签约25亿元投资建设太行山国际围棋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已顺利落地;以沁河古堡开发为重点的“幸福河谷”项目也拉开了帷幕。同时,市政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资金也在逐年递增。2005年—2007年,市财政投入景区建设补助、景区贴息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到4955.5万元。2006年—2013年,我市共争取上级资金约2.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拉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泽州县,丹河岸边的珏山景区已经成为我市宗教旅游的一大亮点。在锦辰煤业的投资支持下,景区建设完成了集星宿文化展示、高科技动态壁画、星空畅想4D影院播放和星宿文化民俗产品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星宿体验园,这标志着我市的旅游产业已经走出一条依托专业团队、影视动画先行、景点再造跟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新路。

“阳城县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资源综合实力排在全省前三名,但由于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景区之间形不成有效循环,游客们对阳城旅游的总体认知度停留在‘皇城相府一花独放’的层面。”阳城县旅游局局长姬敦虎说,针对这一实际,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大潮中,阳城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要把构建3+1大旅游格局作为引领服务业上档升级、繁荣城乡发展的动力,按照“主攻西南、完善东南、提升东北”的发展思路,全力构建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为支撑,县城为支点的“3+1”大旅游格局,把阳城县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以煤矿转型为契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动了全市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市已确定以陵川县作为创新全市旅游体制机制的突破口,正在加大太行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陵川县政府积极对全县旅游产业的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同时拟组建太行山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对全县旅游资源实行资源整合,对整合后的景区实施托管经营,最终实现“一个公司经营、一个品牌对外、一张门票通行”的管理运营模式,为陵川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煤炭资金流向旅游产业,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加速发展,而且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报记者  王金枝)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