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晋籍导演郭三皮:夺魁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
【晋城广电网专访】晋籍导演郭三皮:夺魁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
有些记忆就像身上的一块胎记,我们无法拒绝,无法摆脱。有人因为不愿接受而选择“忘记”,而有人选择将他们视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微电影《黑短寿》便是如此,讲述的是导演过往年华里那些平凡生活里最深刻的记忆,记忆中那个最深刻的人,也许是村里最不堪的小人物,但对于导演和我们来说,他却是最真实的。
《黑短寿》一改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时偏好展现“祖宗纲常,三妻四妾”的旧有套路。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朴实却犀利的电影语言,带领观众探入人物灵魂深处,去拨动内心那块最隐秘、最敏感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才使得《黑短寿》这匹黑马在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赢得了来自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资深电影人的青睐喝彩。
《黑短寿》是由新锐导演郭三皮自编、自导的一部短片作品。影片拍摄于郭三皮老家山西沁水县中山岭村,剧中全部启用非专业演员。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本色演出。
郭三皮,1984年生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现居北京,从事摄影和导演工作。自小喜欢电影。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十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使郭三皮的电影语言对直接而又粗鄙的人物和生活有着特殊的直觉。2012年完成了这部具有浓厚地方味道的处女短片电影——《黑短寿》。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残酷的青春和美好的童年,每个人童年里或许都会有这样一个挥之不去的人物。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导演郭三皮,一起去了解他和“黑短寿”的故事,去触摸他内心深处那块最隐秘、最敏感的地方。
郭三皮和《黑短寿》的故事
晋城广电网:首先祝贺你的作品获得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剧情奖。这次回到故乡做客晋城广电网,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导演郭三皮:大家好,我是郭三皮。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谢谢大家!
晋城广电网:《黑短寿》这部影片的片名和主人公的名称一致,那么“黑短寿”有着怎样的寓意?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导演郭三皮:“黑短寿”三个字是我老家沁水地区的一个方言,多少有点对人的讽刺意味,在当地人日常用语中经常出现。《黑短寿》这部影片的创作初衷来自于我对家乡人和事的记忆,用“黑短寿”这样一个当地人惯用的称呼来命名,更加贴近我想要表达的故事和对家乡的那种情感。
《黑短寿》讲述的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农村青年“黑短寿”回到老家过年,虽然衣着光鲜、出手大方,但他却并没有因为体面归来,并还上昔日旧债而赢得村民的尊重。更在其被揭发偷窃,遭失主追打,被剥去衣服与羊群为伍时村民们也投以事不关己的冷漠,甚至连他亲兄弟也报之以蔑视,只有天真无邪的小孩,在他被失主扒光衣服之后,将糖果和钱递到了他的面前……
晋城广电网:这部影片拍摄于2012年,场景拍摄于你的老家沁水县中山岭村,剧中全部启用非专业演员,但是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非常专业的微电影作品。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影片选择角色、拍摄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吗?想对你的主创说些什么?
导演郭三皮:筹备拍摄这部影片是在2011年,由于没有投资者,我自己拿出了当时的全部积蓄。一个人从北京带着相机坐车回到已经离开很多年的老家沁水,进行取景、选景筹备工作。得到消息的朋友陈双印导演曾打电话要我连夜回北京跟他聊这件事,在看到我拍摄的老家景色之后,陈导给予我很大一笔资金支持。即使这样,但这对于拍摄一部电影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资金有限,剧中演员大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和老家的乡亲们,出于对电影的爱好、好奇和对我的信任、支持过来助演,帮我渡过难关。
正式拍摄已是2012年春天,我们整个拍摄组20多号人,带着设备开着车浩浩荡荡地回到了老家沁水。整个剧组工作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都是靠老家沁水的乡亲们一家分配几个免费资助的。需要群众演员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剧中主人公黑短寿的扮演者徐楷宾,来自山西阳泉,是我一个非常热爱电影表演的朋友。在当时筛选主人公演员时,几乎要放弃他。因为他比较胖,皮肤也比较白,跟剧中黑短寿落魄形象有很大差异。
在跟他沟通的过程中,他要求让他先试试镜,最终决定选他的原因,是试镜时他边走路边点烟的一个动作打动了我。为此还专门因为他的形象改了几遍剧本,特别为他设计了一个戴假发的形象。
对于《黑短寿》这部电影来说,所有参与的朋友都特别用心。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才有了这部电影所获得的成绩。
黑短寿的三叔
晋城广电网:《黑短寿》根据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改编,在影片的最后你写道,在那段久远的记忆中,那个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们都渐渐淡去了,只有这个人留在了记忆的深处。能否和大家谈谈为什么对这个人印象深刻?你想通过这部短片传达给观众什么?
导演郭三皮:按辈分,我该管这个人叫三叔。在我对家乡生活的记忆中,这个人一直萦绕在心中,甚至除了家乡的亲人,这个人是我每年都会问起的人物。
三叔人长得不赖,先前当过兵,退伍后一直漂泊在外,总是穿得跟村里人截然不同。三叔是村里第一个用上BB机和手机的人。但大人们从不掩饰对于三叔的不屑,甚至一直用嘲讽的口吻称呼他“那黑短寿如何”。可在小孩子们眼中,这个“黑短寿的三叔”带来的却是惊奇的世界:他的糖果、新奇的玩具、香烟、着装,外面世界神奇的故事以及他说不尽的风流韵事。甚至每年过年,都成为一种特殊的想念。
离家十年,我几乎没有再见过他,只是过年回家的时候会问起他,于是零星地知道一些他的故事。但回忆起“黑短寿的三叔”却有一种巨大的亲切感。他一辈子不结婚,没有固定的家,但并不缺钱。现在想起这个人,其实是很超越那个时代的人。
《黑短寿》要开拍了,我曾打电话给三叔,甚至邀请他来演。电话那头,三叔听上去很高兴,一口答应说要回来。约好到达的那天,我一直等在车站。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不见人下来。再打,电话却不通了。第二天,三叔给我打电话,说“提前下车了,今天会回来”。但最后仍没等到。
这就是他,可能没有恶意,但就会让你在那里白等两个小时。
至于这部电影要传达给观众什么,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想通过电影,将三叔这样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想每个人看过这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新锐导演计划
晋城广电网: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有钱没钱,这个年总是要过的,且还要过得体面。《黑短寿》将故事置于这样的背景下有着怎样的寓意?
导演郭三皮:2011年由崔永元发起一个“新锐导演计划”的活动,我参加并且被选入前100位导演之中,当时的创作课题就是“新年”。将故事放在过年的背景下,更能表现主人公落魄不堪的真实命运与周围环境形成的鲜明对比和反差。
晋城广电网:影片开头用了一段沁水古书,这个有什么用意吗?
导演郭三皮:《黑短寿》是讲述老家沁水的人和事,描述当地人当时的面貌。沁水古书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乐曲,贴近真实生活。而这部电影我就想真实地呈现我对老家沁水的记忆,用最真实的镜头去表达我想到表达的东西。沁水古书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东西,对其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一张图片、一部电影,一点点接近梦想
晋城广电网:三皮原先从事的是摄影工作,怎样的一段经历让你和电影结缘,并走上职业道路的?
导演郭三皮:在天津读工商管理夜校的时候,结识了在天津美院上学的好友冯海。冯海当时学的是摄影,这次境遇让我喜欢上了摄影,便开始跟着他到天津美院蹭课、买书自己学习摄影。为了更好地学习摄影,看了好多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喜欢上了电影。但在当时来说,电影只是一个梦想。23岁那一年,我到北京学习摄影、工作后,开始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发现在电影中可以将自己的青春故事拍出那样真实、自由的感觉。在看《小武》的时候,发现电影原来可以那样拍,通过那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我有了一种想要自己拍电影的冲动。
第一次见识到怎样拍电影,是在北京摄影工作室工作时,曾有机会到剧组帮演员们拍过两个多月的照片。正如前面所说,真正自己动手筹备拍摄电影是在2011年参加崔永元发起的“新锐导演计划”的活动。因为一些原因,那次活动并没有举办下去。虽然活动流产了,但我却萌生了自己要亲手拍电影的念头。从2012年春天直至2012年年底,《黑短寿》在拍摄和不断后期修改后终于完成。
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晋城广电网:“郭三皮”想必是你的艺名,能否谈谈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
导演郭三皮:关于“郭三皮”这个名字,得从高中时发生的一件有趣的小事说起。那时候,我的理科成绩不是很好,物理老师经常把我当作反面教材去教育别的同学。这让我感到难过和委屈,感觉物理老师的做法让自己当时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于是,在一天上物理课前,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段话给物理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向我道歉。在那段话的结尾写了一个“波”字,作为落款。结果,上课的时候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那个“波”念成了“三皮”,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其实我本名叫郭晋波。后来,辗转到北京学习摄影、工作,因为普通话发音不准,“郭晋波”经常被人听成“郭敬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索性将名字改为“郭三皮”。
晋城广电网:三皮出生于晋城市沁水端氏,有着十年农村生活经历。这段生活留给你怎样的记忆?
导演郭三皮:每次从北京回到老家我都会一个人到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日渐发生变化的村落,想想以前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曾经的生活是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创作的原动力。曾经的那些岁月、那些生活真实且深刻地存在于此,他们不需要被“遮羞”,这些是别人不曾拥有的。 关于电影和摄影
晋城广电网:摄影和电影,你觉得二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二者的灵感来源和处理手法,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导演郭三皮:摄影更多的是表现静态的图像和内容,而电影是通过动态的人物表情、语言,去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作者某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对我来说,我的灵感来自我的“记忆”,来自我真实的生活经历。角度和处理手法,则来自我的个人感觉。
晋城广电网:由你自编自导的《黑短寿》这部处女作自诞生以来,获得了很多荣誉,这次获得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剧情奖,应该是份量最重的一个奖项吧?
导演郭三皮: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在德国仅次于柏林电影节,有着30年的历史。柏林短片电影节对电影短片有着至高的话语权,就连奥斯卡最佳短片奖也产生于此。这次获得的这个奖项,相对于之前所获得的奖项更具有权威性和认可性。
晋城广电网:中国人讲“三十而立”,在你的而立之年获得这样一个殊荣,而且这部作品还是你的处女作。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导演郭三皮:接到大赛主委会通知我获奖信息那天,我正好和女朋友刚刚领了结婚证准备坐车回北京。这个消息,带给我更多的是惊喜。也是对我之前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像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老天送给我和女朋友新婚的“礼物”。
晋城广电网:据了解,你导演的下一部作品《边漄》正在筹备中,可以向我们透露一下这部作品的信息吗?对于新作《边漄》你有着怎样的期待?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导演郭三皮:《边漄》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由农村走进城市生活中,面临家庭不幸、兄弟背叛、他所理解的恋爱和现实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下做出的种种人生选择,每一次的选择似乎都没能将善良的他引向正确的道路,反而一次次将他逼到边漄。《边漄》这部电影更多地是想要通过主人公的种种选择和遭遇,去揭示和挖掘一些人性内在的东西。对于未来,没想太多,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去生活。
晋城广电网:最后代表家乡喜欢和关注你的朋友,祝你在以后的追梦道路上越走越好。也非常感谢你能做客晋城广电网。谢谢!
导演郭三皮:谢谢大家!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我,支持我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