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宏观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43.4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36.4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459.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247.1亿元,增长5.8%。
县(市、区)增速排位为,城区(9.7%)、沁水县(8.3%)、泽州县(6.5%)、阳城县(4.0%)、陵川县(2.2%)、高平市(0.3%)。
一、农业基础保持平稳
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减产两成左右。其中,夏粮总产16.7万吨,减产5.1%;预计秋粮减产两成以上。
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生猪出栏134.1万头,同比增长8.6%;羊出栏25.5万只,增长0.4%;家禽出栏543.9万只,增长21.7%;猪牛羊禽四肉产量11.5万吨,增长11.7%;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1.1%。
二、工业经济基本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3.5%,集体企业下降19.0%,股份制企业增长8.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0%,轻工业下降15.9%。
从主要行业看,煤炭行业增长6.2%,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长10.8%,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5.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行业增长32.7%,煤层气行业增长30.0%,冶铸行业增长17.2%,煤化工行业下降3.1%,电力行业下降8.4%。除煤焦冶电外的新兴接替行业增长16.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全社会)6317.7万吨,增长8.1%;煤层气21.3亿立方米,增长12.7%;生铁312.7万吨,增长16.8%;钢材256.6万吨,增长20.9%;水泥190.4万吨,增长11.0%。发电170.7亿千瓦时,下降3.3%;化肥(折纯)196.1万吨,下降2.1%;焦炭42.8万吨,下降37.2%;矿山专用设备4.4万吨,下降42.5%;光电子器件8.8亿只,增长10.8%。
县(市、区)增速排位为,泽州县(14.4%)、沁水县(12.9%)、城区(9.9%)、阳城县(7.8%)、陵川县(3.1%)、高平市(0.2%)。开发区增长37.5%。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2.6亿元,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2亿元,下降49.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2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0亿元,下降4.0%,影响投资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76.3亿元,增长17.1%,拉动投资增长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96.9亿元,增长27.1%,拉动投资增长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48.4%,高出第二产业3.3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投资来源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1.1亿元,增长3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36.9亿元,增长48.3%;民间投资305.2亿元,增长6.8%。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到49.8%,比上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表明我市投资性需求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进一步加强。
县(市、区)增速排位为,沁水县(27.6%)、城区(27.0%)、阳城县(26.3%)、泽州县(26.3%)、陵川县(17.2%)、高平市(5.4%)。开发区增长28.7%。
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7亿元,增长27.7%。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3.6亿元,增长27.1%。
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172.0万平方米,增长20.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5.9万平方米,增长32.7%。
房屋销售面积增速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49.7万平方米,增长1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9万平方米,增长19.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3.8个百分点。上半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限价房的拉动,之前的优势逐渐稀释。
四、市场销售稳中趋缓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0.1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89.4亿元,同比增长5.5%;限额以下单位完成零售额150.7亿元,同比增长15.7%。
城镇市场占据主导,乡村市场稳定发力。前三季度,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20.5亿元,增长1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1.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6亿元,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2%。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3.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贡献较大,住宿餐饮业有回暖迹象。前三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04.5亿元,同比增长1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5.2%,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达到86.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刚性需求稳定增长,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食品烟酒类、服装鞋帽类、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3.3%、15.4%、5.6%和21.4%。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类、家具类和五金电料类商品持续热销,分别增长32.3%、34.2%、79.0%和3.5倍。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2.9亿元,增长3.1%,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6.6%。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逐月回升,实现零售额26.4亿元,增长1.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县(市、区)增速排位为,城区(12.0%)、高平市(11.8%)、沁水县(11.7%)、阳城县(11.2%)、陵川县(11.0%)、泽州县(10.7%)。
五、进出口增速继续回升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
其中,进口完成6.5亿美元,增长39.2%,比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出口完成1.4亿美元,下降10.6%,比上半年收窄4.4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构成看,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7218万美元,下降28.0%;玻璃及其制品出口16万美元,同比下降23.5%;钢铁制品出口3274万美元,增长1.8%;车辆零件及机械设备出口2101万美元,增长26.0%;纺织制品出口270万美元,增长78.7%;化工产品出口438万美元,增长3.5倍。
从进口商品构成看,铁矿砂进口额3.7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6.4%,增长12.7%;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1.4亿美元,增长71.6%;仪器仪表进口2344万美元,增长74.3%;机械设备进口8097万美元,增长2.8倍。
六、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9.6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
从税种看,增值税完成10.4亿元,下降4.5%;营业税完成13.3亿元,增长6.5%;企业所得税完成11.0亿元,下降39.0%。
县(市、区)增速排位为,高平市(9.7%)、阳城县(9.6%)、陵川县(7.9%)、泽州县(5.2%)、城区(-3.9%)、沁水县(-9.2%)。开发区下降7.6%。
民生等重点支出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涉及民生的支出完成92亿元,增长12.5%。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9.7%,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平均增速18.0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084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555元,增长9.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977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9位。
八、金融市场运行良好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69.5亿元, 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22.0亿元,同比少增5.3亿元。其中,个人存款新增32.1亿元,同比少增39.8亿元;单位存款减少33.6亿元。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34.0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4.9亿元,同比多增13.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0.8亿元,同比少增37.7亿元。
九、物价走势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5%。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衣着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及通信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2.1%。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6%。
前三季度,我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回落,说明我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动摇,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供稿:晋城市统计局)
延伸新闻 | 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图文)
10月31日上午,市长刘润民主持召开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总结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副市长赵沂旸、茹栋梅、冯志亮及市政府其他党组成员参加会议并对各自的分管的工作进行了点评总结。市政协副主席王克平汇报了1—9月份全市金融运行情况。
会议集中听取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县(市、区)关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措施、全年预计完成情况和2015年工作打算等工作情况汇报,市统计、发改、经信、财政等市直部门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工作并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了点评。
会议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忧。主要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工业运行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前高后低,财政收入微幅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民生指标稳步增长,经济增速尽管有较大回落,但运行态势基本符合全国、全省大势,也符合“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
会议指出,全市上下一定要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国家稳投资、促增长和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的良好机遇,积极寻找解决困难、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埋头苦干60天,争取今年的好成绩。
会议要求,要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围绕做好煤炭产业这一大文章,下大力气研究政策、强化措施,巩固基本面,打造煤炭产业新体系;要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这一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全力加快多元发展步伐,做好做活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突出抓好煤、电、气、化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运营,帮助企业做好经济运监测预警,搞好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全力保障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确保行业健康运行,企业正常生产。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真正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激活金融这个市场的核心要素,主动释放金融的正能量,带动、促进其它市场要素均衡发展;要积极研究新机制、新办法,用好、用活新政策,解决企业、项目的资金、用地等难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升级;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适应招商引资的新变化,不断提升服务,改善环境,加快园区建设;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护航;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继续狠抓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积极开展环保问题大检查,不断建立完善强化监管的长效机制,深入攻坚,保证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升;要对照全市的目标任务,全面梳理分析,查漏补缺,逐项落实好本部门本单位负责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确保任务不折不扣完成;要通盘考虑,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会议强调,当前已经到了全面冲刺、决战攻坚的最后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形成合力,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奋力冲刺四季度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撰稿:赵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