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18:44:41 农历六月初十
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阳城:把旅游元素嫁接于传统农业之上

作者:黄河新闻网晋城讯(特约记者 白军社) 发布时间:2014-11-08 21:36:07

——阳城县大力发展农家乐纪实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阳城县的农家乐建设初战告捷,取得了累累硕果。走进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山村,来到那些遐迩闻名的旅游景区的周围,星罗棋布的“农家乐”像一道靓丽的风景,格外引人注目。整洁的村落,平坦的石板路,弯弯的篱笆墙。古朴的农舍错落有致,门前挂着的红灯笼、中国结是那样夺目。整洁的房间,窗明几净,空调、卫浴设施齐全,朴实的主人招呼着外地来的游客,笑语盈盈,其乐融融。

刚从验收现场归来的阳城县旅游局局长姬敦虎兴奋地说:“目前全县已高质量地建成农家乐440多家,初步形成了古堡古村落仿古游、亲近自然休闲游、沁河漂流激情游、山里人家自助游等乡村旅游形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农家乐的精神令人感动。”

发展农家乐,为民增收开新路

阳城县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是一个丘陵半山区农业县,全县90%的是农村,90%是农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以新的形态凸显出来,令人忧虑,传统农业效益低、农民就业渠道少、增收难、农村留不住人,不少美丽的乡村面临着行将消失的危险。

阳城县又是一个旅游县,已涌现出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4A级景区蟒河和3A级景区天官王府等一批旅游景区,去年该县荣获“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称号,今年该县又入选全国十大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基于这种状况,从当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阳城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城镇化建设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提出了发展农家乐的新思路。

阳城县县委书记王晋峰说:“让传统农业和日益发展的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旅游元素嫁接到传统农业之中,培育和打造出一种新型业态,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把“生态美,百姓富”的口号变成现实。“农家乐”好比“牛鼻子”,我们希望牵住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为此,阳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有条件的乡村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新型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并实行县直单位科级干部一对一的包户帮建。按照“优先在景区所在村及周边村规划建设农家乐、优先在有积极性的农户中发展农家乐”等原则,该县在北留、润城、东冶、横河、蟒河等5个乡镇确定兴建农家乐440多个。

干群同心,各显身手

4月18日,十余辆大巴车载着阳城县县直单位的35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深入到5个乡镇的400多个农家,开展结对帮建农家乐活动。大幕由此拉开,阳城县农家乐建设迅速掀起高潮。

为促进结对帮扶,阳城县出台了农家乐扶持政策,每建一户农家乐,县财政给予一万元的扶持。制定了《阳城县农家乐建设手册》和《阳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申报标准》。阳城县旅游、文物、规划、农业等部门制订了全县农家乐发展布局规划,对建筑风格、设施设备、周边环境、文化元素、游客体验等提出分类标准。县农口和阳泰集团先期动手打造了样板,为全县农家乐建设提供现实参照。

阳城县直单位的领导干部与农户对接后,首先调查摸底了解农户的具体情况,按照积极帮助所包农户搞好规划设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办理有关手续,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其尽快建好运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逐步提升农家乐档次,引导其合法经营,帮助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家乐观光、体验、休闲、度假。

横河镇中寺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当年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当年燃遍抗日烽火的山头,如今已是森林茂密,绿荫如盖,晋豫区革命纪念碑巍然矗立在村口的山头上,守护着这个宁静的山村。在县委办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寺村群众建设农家乐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村里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统一标准,统一采购配备设施,统一安排接待游客,很快有25户人家建起了“农家乐”,可同时满足400人的吃饭住宿。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县委办的领导还指导村里建成了8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专门用于“农家乐”生活饮用水。修通纪念碑至塔楼山和百梯崖的步道,让游客可以沿着步道在村后的山岩上攀援,重走当年八路军走过的山路,体验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红色中寺,生态农家”正成为中寺村“农家乐”的一个鲜明特色,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欣赏着、接受着。

东冶镇蔡节村是远近闻名的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山西最美旅游村。地处沁河岸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今在发展农家乐上,也是一马当先。在政府办、旅游局、卫生局等单位领导的帮建下,全村建成了53户高标准的农家乐。同时,该村还依托沁河丰沛的水资源,建成了“千里沁河第一漂”水上漂流项目,以及天然浴场、四季采摘园等旅游项目。

7月12日,正值“千里第一漂”开业之际,帮扶单位的领导们带着自己亲朋好友入驻刚建成的农家乐,按标准付给饭费和住宿费,用行动支持农家乐的开张。当天,蔡节村一下子来了2000多人。沁河岸边,人头躜动,热闹非凡。蔡节沸腾了,一时轰动四方。老支书赵会牛兴奋地说:“蔡节真是炸锅了呀!”

阳城县文化局发挥自身优势,将精心编排的阳城古书、阳城道情等经典剧目送进上庄古村,送进大山深处的中寺村,让游客在饱览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同时,品尝精美的文化大餐,给农家乐旅游注入了浓浓的文化养分。

农家乐,乐农家

东冶镇的磨滩村,是阳城县农家乐的起源地,声名远播,早在1994年候月铁路通车后,极大方便了中原游客的进入,每到双休日、节假期,河南游客蜂拥而来,游人如织。一条铁路,一个小车站带来了滚滚客流,带来了磨滩村的旅游,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磨滩村书记说:“今年我们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面貌变化很大,使农家乐旅游更为红火。目前全村登记注册的农家乐达53户,年收入最多的能超过六七万,少的也能挣三四万。预计今年接待游客将突破10万人次。农家乐旅游富了百姓,成为全村群众就业增收的主要门路。发展农家乐,百姓真快乐!” 农家乐的火爆,反过来带动旅游项目的开发。磨滩村搞漂流的张向辉,一开始从4条橡皮筏起家,成立了漂流公司,期间还结识了来旅游的洛阳姑娘梁倩文,二人开起了夫妻店,生意是越做越大,夫妻俩现在拥有50多条漂流艇,还雇了20多名船工,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

在四山环绕,两河贯穿的横河镇,方兴未艾的农家乐,正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谈起农家乐,水头村的农民李学斌就高兴的合不拢嘴他说:“我去年挣了五万多,今年人比去年还多呢。每到节假日,我家一直是客人不断,住都住不下,还要给周边的几个农家乐送人呢,今年啊,估计要比去年翻倍了,哈哈!”

中寺村61岁的村民郝红年,儿子成家后在晋城买了房子,女儿出嫁后也在县城安了家。家里有3亩山地,除了春种秋收,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村里鼓励大家搞“农家乐”后,郝红年腾出楼上的10间房子做客房,简单地收拾一番,再放上村里统一购置的床铺,“农家乐”就算办起来了。一开始,郝红年没想着赚什么钱,配合一下村里的工作也就算了,但让郝红年老两口没想到的是,“农家乐”的牌子往家门口一挂,家里还真就每天客人盈门,忙不过来啦!没办法,郝红年只好把住在县城的女儿郝青霞叫回来帮忙。

“我是5月2日回来帮忙的,从回来到现在,家里每天客满。特别是洛阳、焦作、新乡的客人最多。今天还接待了15个高平人。”郝青霞笑着告诉我们。

据阳城旅游局办公室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阳城农家乐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9000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万元。实践证明,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的供给层次,适应旅游需求变化;有利于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速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

阳城的农家乐建设还刚刚起步,未来还将有一幕幕精彩的大戏上演。县里计划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农家乐发展到10000户,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增收的主渠道。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