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43.4亿元,同比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0.1亿元,增长1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555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977元,增长10.9%。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2亿元,增长1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月份)完成85.8亿元,增长5%,增收4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9亿美元,增长26.6%,增速排全省第一位。
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部署落实,并成立了7个督察组,按照国务院督察的19个方面60项工作对六个县(市、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开展专项督察,着力创优环境,强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稳增长
为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我市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台了关于支持晋城涉外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我市还成功申报了纺织品(丝麻)、泽州县汽车配件、高平市铸件三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并于2012、2013年分别申请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资金850万元、141万元,为我市外贸出口产品上档升级夯实了基础。
我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达到一定标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着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截至9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5.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93亿元,增长5.60%,小微企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98.90亿元,满足了“三农”合理资金需求。
促改革
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2013年本)》后,市政府积极简政放权,简化投资核准程序,缩减投资附件,下放核准权限。首先实行了扩权强县试点县与市级同职同责同权;其次在城区西北片区和泽州县巴公镇、高平市马村镇等9个市级转型综改试验先行试点,切实落实“1+9”市县两级10部门54项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在去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市又承接了4项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了7项市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委托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项;下放扩权强县试点县(市)1项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保留的99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进行了审批流程优化,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程序。目前,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向社会全部公开,并拟定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四到位”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我市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四到位”改革进行了安排。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目前,我市税务系统进行了3次营改增试点工作,1-9月全市共有4.1万多户次小微企业享受增值税优惠,1-10月份全市共有8440户企业享受营业税减免,共清理出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借款项目25项,金额24186万元。全市取消、禁止、暂停、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7项,预计可为企业年减负6.5亿元。
调结构
我市加大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落实,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并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在融合发展方面,我市推动资源型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企业,引导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融入服装、织造、铸造、陶瓷等传统制造业及旅游、特色农业、文化体育业等。为推进调产转型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多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认真研究冶炼、铸造、化工等产业的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各类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创新、调产转型等措施,做强龙头企业,做大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多元发展的局面。
惠民生
惠民工程就是要解决长期困扰百姓的养老、就医、就业等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得实惠。在推进过程中,我市把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惠民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大力推进。在安居工程中,我市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已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4个、4313套,开工率达到103.7%;已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4463套(含续建项目),基本建成率192.7%,共完成投资10.69亿元(含续建项目)。在养老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已运营的各类养老机构有54所,已建成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38个,占城市社区总数的27.7%,农村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558个,占农村社区总数的25.4%;日间照料中心共有床位5793张,惠及老年人9万余人。2014年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149.02万人,参合率99.25%,人均筹资标准390元。
在扶贫工程中,我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和“千村万人”培训计划以及市级产业扶贫等四方面进行精准扶贫,目前,省级认定的8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5亿元;已完成培训1200人;各县(市、区)正按照年初工作目标,共实施产业项目160个,覆盖农户8000余户,辐射人口3万人。同时,我市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在就业工程中,我市创新工作方式,严格落实相关就业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待业人员就业。今年前10月,我市新增就业人数39637人,创业就业人数达110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达58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7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19%。在农村饮水节水方面,2014年全市计划解决4.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2708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6万亩,建成500亩规模以上节水增效园区156个,完成末级渠系建设700余公里,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市加快建设步伐,预计到2014年底,共新建完成城市道路6.5公里,改造2公里;新建供水管网14.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6公里;新建供气管网75公里;改造供气管网10公里;新建供热管网20公里,改造供热管网8公里;新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0公里。目前,我市5家污水处理厂均实现了正常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各县(市、区)垃圾处理厂均已建成,除高平市垃圾处理厂未投入运行外,其它县(区)均已投入运行。
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市积极淘汰燃煤小锅炉,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同时,我市研究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土壤修复工程,积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全市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