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高平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邢建一
高平市凯永养殖车间一角。 资料图片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近年来,高平市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蜕变,初步形成生猪、果蔬、小杂粮等多个产业链,农民收入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
构建循环经济链壮大生猪产业
户外滴水成冰,棚内却温暖如春。走进高平华康猪业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猪舍,气味比散养户的圈棚清新很多,猪仔个个活蹦乱跳,生猪头头膘肥体壮,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喂水添食。笔者注意到,在猪舍前墙上方的土壤槽里,绿色植物蓬勃生长,不仅能为小猪们遮阳,还能吸收难闻的氨气。猪舍外建有隐蔽式排粪沟,猪舍的前后墙上开设通风窗……这些设计让猪舍的环境清洁卫生。
“这是我们在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发明的节能环保猪舍,2007年6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省第一个猪舍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棚内的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道,“仅此一项专利,就帮助当地养猪户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
向发展要收益、向科技要收益、向循环要收益,经过26年的发展,华康公司实现了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和市场化发展。目前祖代种猪场已建成,每年可为农户提供3000头优良种猪、7000头商品猪;大型沼气项目每年可生产沼气36万立方米,供应寺庄村800户村民用气,不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还解决了猪场的粪便污染问题;生产出的沼渣、沼液用在了蔬菜苗木的种植上,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而且提高了质量和产量。至此,该公司由原来的单项生猪产业逐步形成猪→沼→林、猪→沼→粮、猪→沼→菜的现代化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华康的经营模式只是高平市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高平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高平市生猪产业基本实现了由过去“小而散”的家庭养猪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华丽转身。目前,该市千头以上的猪场已达332个,其中超万头养猪场18个,规模化养猪率为81%,养猪业已成为高平农民增收的坚实支柱。高平市也先后荣获全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第一养猪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并受到国务院表彰。
随着生猪产业发展壮大,相关产业也风生水起,高平市生猪产业迅速由单纯养殖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先后引进了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上海杰隆5000吨猪血加工项目,建设了凯永、裕宏两个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同时利用生猪粪便,建成沼气站26个,8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此外利用沼液、沼渣,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万余栋、果品两万余亩,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龙头园区带动设施蔬菜发展
设施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又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打造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百万棚行动计划”和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园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走进位于高平市野川镇的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天润农业示范园区占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共分三期。目前,园区一期600栋冬暖式蔬菜大棚已建成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良好;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达产后,年净利润将达到4000万元,可带动周边3000人就业。
“设施农业是个精细活,品质、技术都很关键。过去老百姓依靠老经验、老办法,今年收成不好,明年便换个品种,没有系统的知识和实验。”园区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园区从种子品质的选择入手,哪个抗旱、哪个耐寒、哪个抗虫、哪个成活率高,都会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然后推广出去。在这里,菜农不仅可以购买到放心的种子,更可以学到更多的种植知识。”
目前,像天润农业园区这样占地面积千亩以上的大型农业园区,高平市就达到7个,百亩以上千亩以下的园区58个,蔬菜播种面积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2万亩,蔬菜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552公斤,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高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实现了从低层次开发向高效农业的转变。这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吸收周边农民加入,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问题,而且拉动当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同时,高平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个,其中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可生产粮食、畜牧品、果品饮料、丝麻家纺、蔬菜等5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加工销售收入达21.9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6.5万户,带动种植基地31.2万亩,带动畜禽饲养量达200万头(只),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紧紧抓住机遇打响小杂粮品牌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平盛产高粱、谷子、大豆、绿豆等,小杂粮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了把当地的小杂粮推销出去,高平市相继出台多项优惠、补助政策,扶持小杂粮产业发展壮大。目前,高平市小杂粮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谷子1万亩、薯类0.5万亩、其他杂粮0.1万亩。
加大对小杂粮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高平市发放扶持资金168万元,分别支持山西焦河科贸有限公司、山西神农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小杂粮加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培育打造了朱门红薯、朵则小米、神农氏小米、诚之贡杂粮等品牌。
焦河科贸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集农工商、科工贸、产加销为一体的经济综合小杂粮生产基地,年加工原粮、小杂粮产能达到8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该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焦河村,一位员工介绍说,他家的地大都流转给公司了,每亩地流转费是600元,加上国家的粮食直补款100元,每年一亩地可以拿到700元补助。另外,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一年下来也可以拿到近20000元的工资,收入比土地流转前高出两倍。
如今,特色农业,已成为高平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