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弘扬“三个文化”实现弊革风清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途中,在全面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实践中,在山西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进程中,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观念塑造、行为约束作用。1月20日,记者就弘扬“三个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采访了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联辉。
弘扬 “三个文化”,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大视野谋划、深层次设计
记者: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要把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作为“今天激励全省3600万人民开拓进取、激浊扬清、重塑形象、再铸辉煌的宝贵财富。”当前,大力弘扬“三个文化”现实针对性何在?
王联辉: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还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我们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一贯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王儒林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三晋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体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和切实践行,是着眼于应对重大历史关头山西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科学抉择。
从大力弘扬“三个文化”角度着眼净化政治生态,是一种大视野谋划、深层次设计。腐败的存在和发生都不是孤立的,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山西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除了“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工作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被腐朽落后文化浸染有密切关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就要解决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这正是文化建设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弘扬“三个文化”,通过挖掘和发挥山西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为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支撑。
弘扬法治文化,就要用法治思维破解困局、促进发展
记者:山西文化资源厚重,法治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晋文公时代的“郭偃之法”到荀子“引法入礼、礼法统一”再到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等法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弘扬三晋优秀法治文化在法治山西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王联辉:弘扬法治文化是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的必然途径。推进法治山西建设是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只有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才能加快法治山西建设,更有效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弘扬法治文化是依法反腐的必然选择。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是影响山西形象和全局的灾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坚持倡导的反腐思路。依法反腐仅有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弘扬法治文化,不断提高法治意识,才能让法律落地生根、发挥效用,不沦为一纸空文。
弘扬法治文化是发挥山西法治文化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把“礼”与“法”作为治理社会的两个平行而并重的规范,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礼法文明。山西的先贤哲人为中华优秀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春秋时期的郭偃曾与管仲齐名,他所提出的变法主张直接助推晋文公走上春秋霸主的地位。而被郭沫若先生誉为“先秦诸子中的最后一位大师”的荀子“隆礼重法”,通过礼治和法治可以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更为中国礼法文化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弘扬廉政文化,就要以“廉吏”为镜,助推廉洁发展
记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西众多廉政名人熠熠生辉,丰富的廉政文化生生不息。您觉得历史上的廉政思想和廉政举措,对推进我省从严治党、廉洁发展有何启示?
王联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山西的反腐败斗争具有严峻性、复杂性、尖锐性、特殊性。山西政治生态出现问题,内含着从政环境出现了问题,文化环境出现了问题。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刻分析,“忽视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一种痛苦的教训”。
山西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廉政名人层出不穷。清代的于成龙,康熙说他是“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为尤著”,被誉为臣之标准、吏者之师,“天下廉吏第一”。著名清官陈廷敬,康熙评价其一生“廉、慎、勤”。不仅陈廷敬为官清廉,而且,陈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先后有38人做官,遍及全国14个省,历时260多年,没有一个贪官。这些都是我们三晋大地优秀的历史廉政文化,是我们的优势。省委书记王儒林强调指出:“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学习借鉴我省历史上的廉政思想和廉政举措,对推进我省从严治党、廉洁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深入挖掘这种历史资源,用他们的鲜活故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为干部干事创业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弘扬红色文化,就要让领导干部不忘本不伤根不丢魂不变色不贪腐
记者:山西是红色文化的故乡,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了彪炳千秋的革命老区精神和壮美瑰丽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同时,一些领导干部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泥潭,出现了精神上的困境。您认为弘扬红色文化对破解这种精神困境有作用吗?
王联辉:肯定地说,当然有。山西是革命老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色文化资源以鲜活生动的历史事实诠释着革命先辈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彰显着共产党人克己奉公、清廉为民的革命本色。
山西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历史,把红色精神丢得无影无踪。习近平同志在山西太行革命老区考察时曾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省委书记王儒林也讲:“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摆上突出位置,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老区精神和优良传统推动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革弊立新、激浊扬清。”
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让领导干部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更能促使领导干部不忘本、不伤根、不丢魂、不变色、不贪腐。(记者 王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