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企风采︱吉利尔:借“一带一路”再创潞绸辉煌
“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新近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大好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将主动作为,积极融入,致力于潞绸高端丝绸品牌的打造,重塑新辉煌,让潞稠成为世界的潞稠。”吉利尔潞绸集团董事长王淑琴感慨地说。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吉利尔潞绸集团有渊源、有底气、有期待,因此,对这样的决定,他们非常自信。
渊源 古丝绸之路让潞绸产品远销海内外
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出的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一条文明传播之路。早在盛唐时期,山西丝绸就出太行、经中条、赴西安,汇入中国丝绸之路主干线,远销西亚和欧洲。
王淑琴介绍说,山西丝绸主要产地在山西南部地区,就是今天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地,其中尤以晋城为主产区。这是由晋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从地理条件上讲,晋城大多为山地,适宜种桑养蚕,尤以地埂桑为主;从气候条件上讲,晋城一年的无霜期在180天左右,海拔在1000米左右,更适宜桑树的生长,在晋城区域到处都可以看到野生的桑树。而这里生产的丝绸即为潞绸,是以古上党郡的潞安府而得名的。唐宋时期,泽州、潞州两地丝绸织机已达3.5万台,曾是全国丝绸生产的中心之一,所产丝绸非常有名,并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海内外,成为输往国外最多的商品。特别是到明成祖时期,由于潞绸色泽艳丽、薄厚适中,深得人们喜爱,就把潞绸设为朝廷贡品,在山西设织染局,专为皇室生产潞绸,成为天下人的抢手货。到了清朝,潞绸依然成为“士庶皆得为衣”的大宗丝绸产品。
底气 通过产业复兴,吉利尔潞绸再次站在行业之巅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丝绸又一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仅规模以上丝织厂就有17家之多,丝绸成为山西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丝绸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每年以递减40%的速度急剧萎缩。潞稠产业也不例外,由于受到巨大冲击,一些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潞绸逐渐失去了往日风采。
面对窘境,在原高平丝织厂(华北地区最大的丝织厂)的基础上兴起的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擎起了复兴大旗。首先,该公司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了以终端产品拉动潞绸面料“曲线救国”的第一战,并通过与中国服装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出潞绸红外棉保暖睡衣,一举扭转了企业亏损局面,确立了吉利尔品牌的市场地位。接着,举办全国潞绸文化论坛,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谈论潞绸历史,展望潞绸未来,使潞绸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随后,聘请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担任设计总监,并在北京组建潞绸产品研发中心,在北京、太原、晋城、高平建成四大潞绸体验馆,在开发区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占地60亩的潞绸工业园区,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实力,使潞绸这一古老丝绸重新在人们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目前,吉利尔潞绸集团是山西省百强潜力企业、新潞绸丝麻面料行业标准制订牵头企业、中国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企业,生产的潞绸新品由真丝与大麻交织的潞绸缎、潞绸纺等为全国首创,并多次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出口欧美,成为高端丝绸的代表。尤其是新娘潞绸被,一方面凭借潞绸厚重、精美的面料织造优势,另一方面根据高端人群不同品位追求的新婚用被刚性需求,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成为极富魅力的婚庆新品,深受消费者喜欢。
王淑琴对记者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企业和人。如果公司没有这些年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提出融入‘一带一路’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无法实现。”
期盼 借助“一带一路”重铸辉煌,让潞绸成为世界的潞绸
把潞绸打造成中国的潞绸、世界的潞绸,这是吉利尔人的愿景。
“正当公司上下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时,国家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使我们兴奋不已。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国内沿线城市,正是我们下功夫开拓的市场。因此,我们对‘一带一路’战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那就是借助这一平台,为公司赢得更多客户和市场,让潞绸走出国门,真正成为世界的潞绸。”王淑琴欣喜地说。
为尽快实现融入的目标,吉利尔潞绸集团决定进一步创新思路,引进技术人才,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全力打造潞绸高端丝绸品牌。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把精美的潞绸产品、厚重的潞绸文化传至世界各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潞绸的舒适。此外,积极与农户签订合作联盟,扩大桑蚕基地规模,进一步稳定原料生产供应,为提升生产能力、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奠定牢固的基础。
古丝绸之路让潞绸产品声名远扬;融入“一带一路”,相信能为潞绸带来更大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