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商会通知

善品书香︱《耶路撒冷》:观照70后的成长和心灵(2015年4月荐书)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7 02:39:41

书名:《耶路撒冷》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70后”作家代表人物。现为《人民文学》编辑。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耶路撒冷》,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居延》《古斯特城堡》,散文随笔集《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作品集《通往乌托邦的旅程》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德、韩、英、意、荷、日、俄、法、蒙等语。

2014年,徐则臣凭借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此项文学奖的70后作家。

 

 

故事梗概

《耶路撒冷》讲述的是一群人从故乡花街出发,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生活轨迹,而后又因为机缘巧合共同回到故乡的故事。书名“耶路撒冷”取自主人公初平阳对故乡的儿时记忆。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教堂外,他和发小杨杰、易长安听见了文盲老太太秦奶奶独自坐在耶稣像前一遍遍地说着“耶路撒冷”。自此,这四个字便萦绕在初平阳的心头。离开故乡19年后,初平阳为赴耶路撒冷留学筹集资金而回到花街典卖旧居,碰到了同样从外乡归来的儿时玩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生活,有人成为了企业家,也有人变成了制假证者。他们各怀心事回到故乡,却一同踏上了寻求心灵救赎的旅程。在小说中,与现实中存在的那座城市相比,耶路撒冷更像是一种与故乡和记忆关联的意象。

小说的结构是严格对称的,共11章,每章都以人物名字命名。前五章是“初平阳”、“舒袖”、“易长安”、“秦福小”、“杨杰”,五个人物依次出场,如扇面般打开,后五章再依次收回,中间的“扇轴”是景天赐——秦奶奶的孙子、秦福小的弟弟,从小被像命根子一样养大,不料被雷惊疯,12岁时割脉自尽。景天赐的死和小说中的五个主要人物都有关,是他们心中的一根钉子,因为这根钉子,他们无法完全按照现实的法则在这个物欲的世界里没心没肺地活着。无论走多远,他们都得回来,偿还心灵的债务。小说中,耶路撒冷承载了多重含义,既是主人公初平阳要去留学的地方,也是一种具有普泛意义的精神指向,正像作者徐则臣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不是一种宗教象征,不是具体到犹太教、基督教里的名词。我更是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信仰,每个人的精神支柱,心安的精神支柱”

《耶路撒冷》是一部极具思考性的小说,小说每一个章节的后边都穿插着一篇总题为《我们这一代》的专栏文章,以小说主人公初平阳的名义,对“70后”一代的精神困境进行专题探讨,解读这一代的怕与爱。2014年,徐则臣凭借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此项文学奖的70后作家。

 

 

名家评论

这是一部正面强攻我们时代的作品,它表现了一代人的复杂经验。在当代长篇小说陷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僵局之时,这部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本。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 李敬泽

读《耶路撒冷》,我们面对的是经验,一个人的经验,人生的经验,生命和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古老,又非常新鲜。徐则臣还很年轻,他呈现给我们的经验已经是阅历丰厚的看透一切,在这些故事当中,我们回到了生活,回到了我们基本的生存状态。

——北京大学教授、作家 曹文轩

他企图为70后这代人作传,企图写出这代人历经的生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这本书写出了70后一代人的风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还“写出了中国人忏悔意识的觉醒”。

——评论家 胡平

出现徐则臣,在今日中国文学写作的语境里是一个值得心中暗喜的信息,它从学院传出来,意味着中国文学被忽视甚至部分地或者说曾经断裂的学院写作的传统有了新的生机。

——《人民文学》主编 施战军

 

欢迎
加入晋善晋美读书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