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两位80后的文化品牌梦

作者: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15-04-15 00:15:20

◇本报记者 袁泉

“民俗文化是最草根、最朴素、最能体现民族归属感的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一张城市的名片,我想做的就是打造一张晋城布艺的文化名片。”

花布门帘、花布灯笼、花布绣球、花布靠枕……前不久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的全市妇女手工艺品作品展上,这些充满了“晋味道”的花布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这些用布手工缝制的工艺品因为富有民俗情趣和传统意味,在众多展品中脱颖而出,显得别具一格。

潮人办的是“土”事儿

经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传统的布艺品来自晋城市民间妇女创益布工协会,而该协会的创办者是两位80后文艺青年。从布艺品的制作到布工协会的建立,是她们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凤鸣小区一间名为“布工坊”的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布工协会的“掌舵人”杨晋青和曹利芳。仔细观察,两位女孩不仅一袭潮装打扮,而且说得也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潮语,这两位潮人如何就喜欢上了民俗这个“土”事儿?

“虽然现在人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可大家似乎越来越注重,也越来越喜欢传统的手工艺品。”杨晋青告诉记者,在她的老家高平,很多农村妇女都会做各种布艺品。过去哪家有孩子出生,从粗布衣服到千层底鞋,老人都会给孩子从头到脚准备齐全,这些布手工,都蕴含着老一辈对孩子的祝福。“可现在,这种手工做的布艺品越来越少见了,我想把咱晋城的传统布艺品重新挖掘出来,发扬光大。”她的想法还没实施几天,就在网上认识了和她志同道合的曹利芳,“前段时间看了不少新闻,说的都是咱山西的布老虎,我就想,我小时候除了布老虎,也有很多布做的玩具,我也想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咱晋城的传统布艺。”曹利芳说,她认识杨晋青后,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她俩传承传统布工艺的梦想。为了制作出好的布工艺品,杨晋青和曹利芳走村串户,开始搜集关于布艺的“老玩意”。从产妇坐月子用的发带,到小婴儿用的饭衣……几个月的时间,两个人通过前期的考察、搜集,不但收罗了不少传统布艺品,还找到不少会做这些针线活的民间手工艺人。

唐爱花就是她们挖出的“宝”

在布工协会的工作室里,唐爱花正在一针一线缝制花布门帘,“爱花爱花,就是热爱花布。”唐爱花笑着解释她名字和花布的缘分。其实唐爱花最拿手的还是缝制花布绣球。她缝制的绣球可是工作室里的热销产品,唐爱花说,她缝制绣球的手艺是从外婆那代传下来的,对于她来说,重要的不是绣球有没有人买,而是这家传的手艺能不能传承下去。而加入布工协会,就是想将这门手艺教给更多喜欢针线活儿的年轻人。

“布工协会没有门槛,喜欢动手制作的人都能加入。这些发卡都是小区里喜欢布艺品的女孩子自己做的。”杨晋青指着墙上的布艺发卡说,布工协会才成立不久,她就已经感受到了晋城人对布艺品的热情,这种一针一线缝制的手工艺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不少附近会做针线活的居民都加入了协会,将自己动手制作的布艺品放在工作室里挂卖。

计划向全市各旅游景点送货

从去年开始筹划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杨晋青和曹利芳不但成立了布工协会,还为工作室里大家的作品起了名字——“布之布”,还将其注册了商标。“我们忠实传统式样、版型,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杨晋青说,如今审美千变万化,必须采用新材料,并融入新的理念才能将传统的东西提纯,吸引更多人关注。

“其实传统布艺承载着很多文化元素,既是民俗的、经典的、又是寓意美好的,所以我通过创新改良,打造了各种不同的布艺制品。”如今,经她们“改版”后的布制品多达十几种,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喜好。最近,她们还专门请了设计师,将传统的12生肖布偶做了重新设计。

杨晋青信心满满地表示,传统的花布进行改良还能做出更多更美的产品。当然,在改良过程中必定还会继承传统的工艺、形态、寓意,文化信息等,产品仍然是“原汁原味”,没有失去最初的味道。下一步她想向全市各旅游景点送货,好让外地游客对晋城的传统布艺有所了解。

理想是传承发扬民俗文化

想法美好,做起来却也不易。纯手工缝制的精细,让布制品珍贵精美的同时,也带来了布工艺品制作时间长、耗费人力精力、产量低等发展难题。“像我们的布绣球,从选择布料到内里填充物,还有配合的多种丝线、刺绣,其实手工工艺繁多又复杂。”杨晋青介绍说,一件布工艺制品从设计到完成,要经过剪裁、缝制、填充、点缀、整形等多道工序,特别是缝制时,回针、锁针、盘锁针……多种针法变化多端,制作时非常讲究,而他们的布料全部都是她亲自去苏州选购的。即便是这样,杨晋青也从没想过要找代工厂批量生产,她说,大凡民间流传的东西,均具有灵性让人喜爱,而她们就是为了将这些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一直传承下去,所以以后不管出现何种状况,她们都会继续下去,传承发扬中国的民俗文化。

“马上就是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我们计划策划些手工活动,或者再举办些布艺手工作品展。”杨晋青说,等工作室更加成熟后,她们还想帮助更多有相同爱好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做布艺电商。“我希望更多布手工爱好者加入我们,参与我们的手工活动,让布工协会壮大起来。”

“民俗文化是最草根、最朴素、最能体现民族归属感的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一张城市的名片,我想做的就是打造一张晋城布艺的文化名片。”80后杨晋青和曹利芳正带着领她们的团队努力追逐着一个灿烂的梦——让晋城的传统布艺为更多世人所知。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