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申请入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晋城新闻

我们的城变系列报道3:打造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12 16:12:50

我市确立了从宏观到微观“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思路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的城市格局,我市确立了从宏观到微观“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思路,即宏观层面的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建设、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园建设和微观层面的城市街头绿地和游园建设。

那么,“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的晋城会是什么样?对于未来晋城的生态绿化建设,市民又有怎样的期盼?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环城生态圈生态系统结构规划图。

1、更方便:出门500米可见绿 新建的3个街头游园已全部开工

“瞧瞧,有树、有水、有亭,我们这些喜欢踏青赏绿的人早晚在这游园里打打太极、散散步,晚年生活真是丰富多了!”4月20日清晨,站在前进路与红星街交叉口小游园的桥头上,家住白云社区的崔有林老人指着正在晨练的队员们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我市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建广场,增游园,并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逐年对广场游园进行改建、扩建、增建,使其成为公园的有益补充。同时,园林部门还因地制宜,在一些游园里增设了体育健身设施以及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不仅吸引了许多休闲、游玩的中老年人,也让游园得到了许多爱好锻炼的年轻人的喜爱。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个街头游园,发现这些小游园分布极广,基本做到了各小区附近都有小游园,市民们去哪儿逛都很方便。据市园林局局长助理关院生介绍,与封闭式的道路绿地不同的是,街头游园一般跟着居住区“走”,是市民可以进入的绿地。同时,园内在植物配置上也比其他绿地更细致一点,植物造景也更加漂亮。截至目前,市区共建有40处游园,基本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我市将按照步行约10分钟、间距300米到500米的原则,在已建成40处游园的基础上,再新建50余处街头游园,其中小游园面积5到10亩,大游园面积20到30亩。

而在今年,市区将新建3个街头游园。据了解,这三个游园分别是太岳街与苑北路交叉口东南角街头游园、文峰路与白水街交叉口西南角街头游园、东河源头游园。其中,太岳街与苑北路交叉口东南角街头游园占地63亩;文峰路与白水街交叉口西南角街头游园占地面积14.6亩;东河源头游园位于主城区西北,东起泽州路、西至峰景香槟蓝山小区、南起五八储运站北部、北至北环街,占地面积达177亩,建成后,将成为市区最大的街头游园。目前,三个项目已全面开工。

2、新思路:步行20分钟可逛公园 今年将实施市区首个连片公园

4月19日傍晚时分,记者行走在吴王山森林公园的环山公路上,沿途随处可见市民怡然自得、享受宁静时光的画面。家住秀水苑小区的董浩然夫妇带着四岁的女儿正在公园里游玩,董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秀水苑小区已经住了4年,以前每到周末总要跨过大半个城区去逛泽州公园,虽然是开车出行,但总感觉很不方便,“现在可好了,吴王山森林公园就在小区旁边,下班吃完饭都能来溜达一圈,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走走,感觉特别好。”

如今的晋城,不论行走于市中心的黄华街还是城边的西环路,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让你的眼帘映入满满的绿色。不过,尽管市区公园不少,但仍然存在公园规模过小和功能定位单一的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完善总面积约20000亩的城市“东、南、西、北、中”五大连片公园,着力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形成联动发展态势。其中,城东连片公园由凤凰岭森林公园、玉龙潭公园、东出入口绿化等组成,面积约3800亩;城南连片公园由时家岭公园、白水河公园等组成,面积约2000亩;城西连片公园由吴王山森林公园、赵树理公园等组成,面积约6000亩;城北连片公园由白马寺山植物园、东河源头公园、北出入口绿化工程等组成,面积约7000亩;城中连片公园由泽州公园、城东景观水系工程等组成,面积约2000亩。

市规划设计院技术科科长李晓冬表示,通过串联,原先各分散的公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从而使功能更加齐全,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同时,因为不与城市道路发生纠葛,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安全。

今年,我市将实施城东连片公园——凤凰岭森林公园及周边生态区提升工程,而这也是我市实施的第一个连片公园。据了解,该工程西起武庄路,东至长晋高速公路晋城东收费站,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设内容包括园路、桥梁、涵洞、停车场、入口广场、园区路灯等。建成后,玉龙潭公园、凤凰岭森林公园和东出入口绿化林地等进行相互连接,形成近8公里的生态绿化廊道,使风光更加俊美、俏丽,并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大手笔:“人在城中,城在林中” 打造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

去年,我市推出《晋城市中心城市环城生态圈总体规划纲要》,将围绕中心城市建设39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打造“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的晋城山水格局。环城生态圈规划范围为我市中心城市周边范围,北至莒山,南至晋普山、白水河一带,东至丹河、浮山,西至玉屏山,东西宽约26公里,南北长约36公里,规划总面积约396平方公里。

据《中心城市环城生态圈建设总体规划》显示,环城生态圈的体系结构为一环融绿、六廊纵横、多点分布。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环”是指环绕中心城市四周联通、斑廊绕合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多点”则是自然风景区、人工游憩点、农业体验园等多个公共休闲的绿色开敞节点。

在“环城生态圈生态系统结构图”中,记者找到了三纵三横的六条生态廊道。首先看纵向,从左至右分别是玉屏山生态廊道、长晋高速两侧生态廊道和丹河生态廊道,横向从上到下分别是龙王山至丹河生态廊道、白马寺山至丹河生态廊道和吴王山至白水河生态廊道。这六条生态廊道,恰好把城市的“两区四片”分隔开来,再加上周围分布的山山水水,让人眼前满是城绿交融、城山相映、山水结合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从功能主题的角度来看,环城生态圈还将分为八大主题片区。它们分别是北部山体片区(莒山)、白马寺山片区、玉屏山片区、晋普山片区、白水河片区、丹河及东部山体片区、龙王山至丹河廊道、白马寺山至丹河廊道。这八大片区在游憩功能定位上各不相同,比如北部山体片区(莒山)的定位是“绿色森林”、丹河及东部山体片区的定位是“水与文化”、白马寺山至丹河廊道的定位为“城市融合、宗教文化”。此外,今后这些片区还将结合各自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文化体系。共同构筑环城区域内重要的文化传承、文脉延续的基础平台。

目前,环城生态圈建设如火如荼。已建成的项目有丹河人工湿地、白马寺山植物园等,而经过多年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白马寺山森林公园、龙王山公园只要进行有效提升,即可达到标准;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玉屏山(吴王山)生态区、丹河人工湿地公园、白马寺山至东四义绿道、白水河生态区等,其中总长约20公里的白马寺山至东四义绿道已全面贯通;而位于高都镇东刘庄地段的丹河人工湿地公园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了地形整理和部分苗木栽种、管线铺装、挡土墙砌筑等建设任务,大面积绿化正在招标中,建成后将与丹河人工湿地连成一片,格外秀美、壮观。

据悉,未来几年,我市还将逐步实施三区绿心、吴王山至晋普山绿道、龙王山至丹河生态廊道等多项环城生态圈项目,而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一个“山环水抱、森林围城”的新晋城也将会逐步呈现在市民眼前。

4、市民建议:引入屋顶绿化扮靓城市 让花园“飞”上屋顶

近日,针对城市绿化建设有何看法,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多方位立体绿化是未来城市绿化的方向,特别是可以引进屋顶绿化,让城市更加靓丽。

“屋顶绿化还可以缓解城市建设扩大化与城市绿地面积缩减的大矛盾。”在市区某私企供职的白领田菲告诉记者,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屋顶绿化率达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碳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她看过不少如西安、南宁等其他城市关于屋顶绿化的报道,除了消除热岛效应,在屋顶建花园,还可以美化环境,有效改善人们的活动空间。

“现在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突出,引入屋顶绿化,不仅风景好,也可以降低温度、净化空气。”家住凤阳社区文景苑小区的居民刘盼盼说,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绿化土地面积不足,已是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尤其现在城市建筑中,由水泥、柏油等组成的硬化屋顶,由于没有自然植被,无法通过水分蒸发冷却,如同一块块巨大的“吸热海绵”,大大加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而植物在建筑的外墙上则会形成一个夏天挡热、冬天保暖的隔热层,能帮助减少建筑物内部的能源消耗。”刘盼盼说,此外,屋顶绿化中的植物也有黏着粉尘、空气颗粒,减少噪音、有效减少城市雾霾的作用。

(本报记者 冯通)

Copyright @ 2010 - 2014 www.bjjcsh.org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0000000号-0
版权所有:北京晋城企业商会